这次从冥神星发回来的大量信息,极大地振奋了希望号上所有人的士气。
现在,已经大致探明冥神星的基本状况,这是一颗极为类似于冥王星的小型行星,但比冥王星要略微大些。冥神星与蓝阳平均距离359亿千米,直径3300千米,平均密度0.8克/立方厘米,质量1.790×10^22千克,公转周期约748地球年,自转周期6387天。表面温度在-140°c以下,表面有一层蕴含少量水分的固态地幔冻土,有着少量的低等植物生长其上,暂时尚未发现有野生动物活动的迹象。
大气层较为稀薄,氧气含量约为地球大气的百分之一,但无对人体有毒害气体,人类只需携带氧气面罩便可直接在野外作业。为了适应在这种大气环境下更加方便的野外生存需要,马博士已经开发出一种可以吸附在鼻孔上的微型气罩,气罩内装置着两个绿豆大小的微型氧气发生装置,正好对准两个鼻孔,可以用来呼吸到到足够的氧气。有了这种装置,人类将可在任何无毒害气体的环境下对外露出口鼻,极大地方便了今后进行外星拓殖的需要。
另外,冥神星还有着一大三小四颗卫星,其中最大的那颗直径都为1172公里,其余三颗卫星的直径则均为一百公里上下。这些卫星可能蕴藏着人类所急需的各种矿藏,马博士已经就如何开发这四颗卫星提出一些可行性计划。
为了纪念人类迈入宇宙后新时代的开始,也为了使用的方便,江源还在讲话中宣布,将今年确定为宇宙历元年,月份和日期则暂时沿用地球上的算法,也就是说,公元2030年1月1日为宇宙历元年元月元日,而正是在这一天,人类从太阳系成功跃迁到现在所在的蓝阳系!
元年6月,冥神号从希望号出发前往冥神星,10月,如期抵达冥神星,11月,完成冥神星临时基地的建设,并向希望号通报先遣队在冥神星上成功登陆的喜讯。
因为希望号还未进入稳定的行星轨道,现在只是受到恒星蓝阳和外恒星系几颗行星的引力作用而开始加速朝预期的行星轨道飞去,这个过程估计需要二十多年时间,所以现在与冥神星的距离仍然有着将近0.1光年,11月18日就从冥神星发出的通报信号,希望号在12月21日才接收到。
而获得了先遣队在冥神星成功建立移民基地的喜讯后,希望号上的人们开始夜以继日地翘首以盼,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从冥神星传来新的喜讯。
转眼新年已过,到第二年六月份,希望号才再次接受到来自冥神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