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主要是要把握好路的质量关,这个可以暂时制定相关的律法,如果路在五年内出现问题,将直接追问承包人和质检官员的罪过,问题大的直接杀头。
李琬对于秦轩所提出的这两个方法很感兴趣,要上折子给唐玄宗,通过朝廷评议后看使用那种比较合适。
“如果使用承包的方式,这样朝廷就可以省去了军队的薪水和修路期间的每日饭食花费,在将军队或者犯人转雇给修路的承包者,这样朝廷是省事省力”秦轩笑着说道。
“静远这个方法好,能为朝廷节约不少钱财,以后还要修很多的路,慢慢摸索出经验来,朝廷将省去多少麻烦的事情,而且这种承包的方式,修起路来,一定比朝廷的度要快”李琬笑着说道。
秦轩又和李琬谈了很多修路方面的知识,那里需要修涵洞,路基需要修多高,路基需要什么材料等等。
水泥路不象土路,不提前设计好,路修了出来,一场大雨就冲毁了,可是不值得,这些知识,工部的大匠们也许知道,但是毕竟这些人第一次修泥石路面,秦轩还是要多叮嘱一些,毕竟后世修路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秦轩的前世那么达的技术还常常出现这样的事,不要说现在了,可惜的是这个时代没有振动棒,如何解决这个泥石中有空隙或者与砂石混合不均匀的问题,这个比较麻烦。
只有尽量的解决泥石与砂石的搅拌均匀,秦轩根据前世看到的搅拌机,设计了个人力搅拌机,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振动棒的问题就交给李琬,秦轩只是把原理说给李琬,能解决更好,解决不了就算了。好在这个时候没有重载车,牛马车的载重量对路面的损坏可以忽略不计。
秦轩的前世那些大卡车,多的可以拉百吨左右的货物,这样的载重车辆对路面的破坏时很大的,包括桥梁,这点在唐朝不会出现,唯一注意解决的就是路基翻浆问题就ok了。
本来是订购泥石的秦轩,这下子在李琬这里直接待了一个上午,只到张斌告诉他冯老伯到了家里,秦轩才赶紧的赶回了宅子。
“伯父辛苦了,伯母还好吧,家里怎么样?快和我说说”秦轩说道,招呼冯老伯坐下,招呼着人上茶。
“静远,家里都好,阿牛和二娘也常回去看我们二老,冬天也没什么事,我和你伯母还去秦州你的宅子住了几天,泥石店冬天也没什么生意,总之,家里都挺好,你就不用操心那么多了,这里有雨妍和二娘她们给你写的信,你快看看吧”冯老伯说道,从怀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