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多月来,宁致远领着手下的组员又一次走遍了渔港村的山山水水,他们是带着经济考察的目的,在宁致远的点拨下,组员们都觉得渔港村的山山水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宝库的聚宝盆,以前没有加以开发实在是太可惜了。
渔港村三面被群山环绕,形成温暖宜人的湿润气候,冬暖夏凉。一道清澈的合流沿着山峦从山顶流淌到村里面,河水清冽而甘甜。山上长满奇花异果,河水冲击下的平原形成大大小小的池塘,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明亮珍珠。
春天的时候,可以在山上采摘野果野花出去卖,夏天的时候,可以在池塘里养上鱼虾螃蟹之类的特色水产,到了秋天的时候可以把这些特色水产打捞上来拿出去卖,然后把新一批的鱼虾螃蟹的苗放进去,等待冬天新的收获。
宁致远特意咨询过李觉民,他们苏省那边的老百姓要比淮南这边富裕得多,也很喜欢这些特色的水产品,只是自己那边的产量不够,实在是供不应求。如果宁致远能够提供一大批这些水产品的话,不仅宁致远可以大赚一笔,李觉民也可以在政绩上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同时也跑了淮南的许多城市,有些富裕地区,对于这些也是供不应求,为了慎重起见,宁致远做了全盘的估算,就算李觉民那边不能成功建立贸易关系,光淮南省里的客户,就可以稳赚不赔。他记得十年后,就有不少养殖特色水产的大户发了大财,他也想抓住这个先机,一举脱贫致富。
有了计划之后,就是开始行动了,他先找村长提出要把那些水塘和荒山承包下来,每年一万元的租金。当时一个熟练工人的公子一年也就三四千,宁致远提出这么优厚的条件,村长当然不会反对,乐呵呵地答应了,宁致远立即和他签订了一年的承包协议。
然后他打电话给赵树农,让他从他们农机站里带两个这样的能手过来,并且保证他们会赚一笔不小的外快。赵树农本来不想过来的,可是禁不住宁致远在电话里软磨硬泡,答应他带两个业务能手过来。
土地和技术都解决了,现在就剩下资金了,宁致远记得县里面拨给工作组的活动专项资金有十多万元,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启动的话,只需要五万元左右,自己和黄志忠商量一下,应该可以启动这些资金。可是他一说这件事,他这才明白机关里面二把手和一把手的权力差距实在太大了。别看自己累死累活忙了这么多天,可是拍板权还是在黄志忠的手里,他不同意自己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黄志忠一看宁致远这个计划,不禁皱眉道:“致远,你这个计划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