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布局(二更,召唤月票)
挂断和海南出版社总编夏旭的电话后,李景然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嘿嘿,这下好了,笔译业务中的最大的一块蛋糕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李玉呀李玉,我的老本家,咱们可又要在另外一块版图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了哟。李总,你做好准备了吗?”无错不跳字。李景然“嘿嘿”一笑,笑容看起来有些“阴险”,跟他那张正直的俊脸比起来毫不相配。不过好在他是在的办公室中,没有外人,也不怕破坏那“高大光辉”的形象。
不论是抑或是其他有规模的翻译公司,在笔译这个领域,一般就只有“工程技术类文件翻译,法律经贸类文件翻译,it类翻译以及图书典籍类翻译”这四大类翻译。其中,图书典籍类所占比重是最大,也是对译者要求最高的一类文本。一般而言,这类文件,都是找那些久负盛名,有一定合作基础的翻译公司或知名翻译人士,翻译家来做。而对于一些粗出茅庐,没有名气和根基的小翻译公司,要想接到这类业务,除非天上掉馅饼,否则基本上不太可能。
而李景然的智子超级翻译工作室,虽然靠着他的个人名气和几次的借势炒作
目前已经在业界创出了一定的名头,可谓是崭露头角,而且也由于工作室的交货及时,定价合理,译文质量高,对于市场里面的大量散户,有翻译需求的小公司,小企业而言,是一个相当不的选择,也因此吸引和巩固了不少回头客,但是对于看重资历,讲究排资论辈的图书典籍类翻译,却还是一个牙牙学语,不受人重视的“后学末进”,“嫩头青”。在这个方面,跟华夏官场有些类似——不是你做得好,能力高就可以上位了,还得讲关系,讲机缘。
因此,当在网上的新闻中看到曰本知名畅销书作家村上春树的大作《1q84》被海南出/版社天价购得版/权,正在准备物色国内知名翻译家的时候,善于把握机会,“夹缝中求生存”的李景然马上就意识到,或许,闯进这个由一帮子“老果果,老前辈”把持着话语权和评判权的特定圈子的时机到了。
直接拿上的译作,去登门拜访,毛遂自荐?李景然还不敢奢望有那么大的面子;那就只有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
李景然的办法是直接叫真智把《1q84》翻译出来,然后写一封“夹枪带棒”的邮件,附上半部译作,然后静等对方的回应。
海南出/版社的回应无非两种,一张是接受,一种是拒绝。不过李景然很有自信,如果对方的脑袋没有“长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