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改朝换代(第1页)

孙文一口气说的许多,有些气喘,宋庆龄为他抚了抚背,赵建国低头看着自己的军靴,思考着孙文的话,赵建国知道**制度是不可能持久的,只有民主才是长远之计,可是以如今格局,能堂皇地接受南京民主吗?

南京政府根基薄弱,在思想开化的南方还算顺风顺水,可一旦到了北方,那些顽固守旧势力足以将这个政权撕的粉碎,更何况,以赵建国本身的立场,也不可能接受南京政权控制北方,历史可鉴,就算革命党掌握了政权,也不会对异己分子手下留情的,赵建国有朋友亲人,谁没有私心?

“孙先生,你刚才说的一句话我很赞同,国家不能一直处于对抗之中,所以,国家必须尽快统一,华夏复兴的前提就是一致对外,孙先生,赵某明白你的一片苦心,先生关心民主民生民权,无可厚非,民生问题,也同样是我关心的问题,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不起来,

说什么都无用,赵某不善经济内政,有可能到最后并不能使国家富强,但请先生见证,在国家统一之后,赵某一定为这四个字竭尽全力。至于民主民权,赵某能做的不过是同意统一后的国家政体实行南京的共和制度,我知道,

这种制度在强权人物或派系领袖下,形同摆设,可是孙先生该当明白,中国当前最需要的是国家统一,停止内耗,我们有了参议院制度,不是已经向民主民权跨进了一大步吗?

当这些仿似无用的制度设立,民智将更加开化,再加上列国影响,民主民权也必不会远,如果孙先生一定要武力推行,说实话,就算赵某站在南京一面,华夏战火也会十数年不绝,而且统一之后,北方保守势力府镇未必畅望民主。”

其实赵建国心中想的更重要的是二战最多数年就会来临,假如国家那时候还在内战,难道又要酿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八年惨剧?

孙文知道对赵建国已经劝说无用,失落地道:“赵将军说国家需要统一,袁世凯是一个好领袖吗?”

赵建国望着黑夜,突然有些迷茫,呐呐地道:“至少是统一的最佳人选吧!”

赵建国心里想着,袁世凯对自己可谓信任备至,但是袁世凯本身却有独断专行的一面,而且任人唯亲,宽亲薄民,的确不是一个好领袖,蒋方震说袁世凯只配做一个军阀头子,也不算为过。

孙文终于无话,他怀着民主的伟大理想回国,却临民主破灭之期,失望悲恸莫名,在宋庆龄扶持下,穿过长街,向南城走去,一边走,一边怅然叹息:“难道华夏要民主就这么难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