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第1页)

(112)

站在桥头远远望去,乌镇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一样,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谓“人家尽枕河”。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水阁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

江莎莎在一家‘观景客栈’面前停下脚步。“葛建辉,我们今晚就住这儿。”

“不是在前面订了房间了嘛,不住哪儿啦。”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望回头。”

“我不懂你说的意思。”

“现在不懂,慢慢会懂的。”

葛建辉真的没有弄明白江莎莎是怎么想的,心里一直有点纳闷,他站在窗前,欣赏着这河面街道的景致。

“来,葛建辉,这就是你说的三白酒。三珍酱鸭。”

葛建辉回过头,望着江莎莎。“你从哪里弄来的?”

“弄来的,上哪里弄啊。还不是掏腰包买的,看把你馋的。既然到了这里,也该尝尝这里的特产,才能不枉此行啊。”

“这喝着美酒,看着夜景,真是一种享受啊。”“

别光顾着喝、看的,说说,明天我们该怎么行动。”

“莎莎,你就别客气了,你对乌镇这么了解,还是你说吧,我听你的,站长不是交代了,有行动听我的,其它的全听你的。”

“我刚才问了客栈的老板,他说像肖静芳这样的杂货铺在乌镇数不胜数,看来要找到她,还有点难处。”

第二天,街面上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各店各铺也开始开张了。

“老板,请问你,这附近有没有一个叫‘芳洁的杂货铺吗’。”

“对不起,小姐,我还真不知道你问的这个芳洁杂货铺,要不,你倒别处问问。”

“真背,一大早地,问几个,就吃了几个闭门羹。”

“莎莎,这里的风俗还真怪,怎么这么多人牵着狗,还有猫的,在河里洗澡啊。”

“你不说,我还真忘了,今天是六月初六。”

“这日子很特别吗?乌镇有谚称‘六月六,晒得鸭蛋熟’。其实是曝虫晒霉的好时光。宋代时曾定为‘天贶的时节,’其原由却是真宗皇帝赵桓的一个精心编造的梦话,后人们觉得乏味,便把传统的七月初七‘曝书日’移了上来,这一天,读书人家晒书籍,寺庙僧尼晒经卷,普通百姓晒衣物,还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