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保卫大凌河(二)(第1页)

这边孙承宗督师继续采取积极防御为主的战略方针,命令祖大寿和何可纲等人率领军民修筑大凌河城,以加强宁锦防线。那边,后金方面自然也密切关注着大凌河的形势发展。

天聪五年(崇祯四年)的农历五月三日,张士粹等三个汉人从锦州城跑过去归顺了后金。这三个汉奸报告说:“明人修筑大凌河城,基址已完,灰池亦备云。”

因为千里奔袭的成功,不仅使八旗将士们从锦宁战败的阴影中彻底解脱了出来,而且后金方面掠夺了大批人口和财物,国力大大增强。这使得皇太极威望大增,许多年轻将领都敬佩和崇拜皇太极。他们也看到了明王朝和明朝军队的虚弱,进一步坚定了获胜的信心。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皇太极还仿照明制,组建了六部,即吏、礼、户、兵、刑、工。这六部的贝勒们全都是身强力富的年轻人,直接接受皇太极的领导。

于是,在农历五月六日,许多贝勒大臣都向皇太极上奏:“明朝的军民如果真的在大凌河那里修城,我们要尽早发兵前往。我们的意见是,这次出兵,如果明军迎战,就把他们打败。如果明军逃回锦州,我们也不能退兵。因为大军往返来回,如果没取得重大战果,只是浪费人力和马力,不划算。况且明朝人已经对我后金产生畏惧,如果他们不战而退,我们又何必退兵呢?我们应当顺势进军,遇到一个城池,就围困攻打它。不知道皇上您是怎么考虑的?如果皇上您同意我们的意见,请下令多多准备粮草,充实各种军需。围困明人城池的事情,到秋天再去,不如现在夏天就去,更为方便。”

皇太极对此并没有立刻表态,可是二十九日得到白布赫报告,率兵至十三站,“会祖大寿兵千余,自锦州来援,我兵寡不能支,故引还,阵殁者十一人。”皇太极一方面得知明军修筑大凌河城,另一方面又见明军出锦州城北上,终于对此重视起来。

农历六月二十日,皇太极派去观察明人修筑大凌河城的叶努等人回报:“明筑大凌河城未果,止于四隅造台云。”

农历七月二十一日,皇太极命令贝勒杜度等留守盛京,自率大军两万多人向西边的大凌河城进发。这里面,包括一支炮兵部队,“其随营红衣炮,大将军炮四十位,及应用挽车牛骡,皆令总兵官佟养性管理”。

农历七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又发布命令,征调蒙古军队参战:“闻明总兵祖大寿与何可纲等副将十四员,率山海关外八城兵,并修城夫役,兴筑大凌河城,欲乘我兵未至时竣工,昼夜催督甚力,因统大军往征之。檄归附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