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赎买政策获取东江的事上,黄复华对他的手下人有过一个最高指示,这个指示就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所以,实际执行中,在钱财方面,那是能松就松,东江方面的感觉就是新的东主真是够慷慨大方。
银弹攻势之下,等过了这个冬天,到了1632年的2月25日,大明朝廷下旨正式撤消东江镇的那一天,黄龙和沈世魁手下掌握的真正可用之兵已经不足六千人,甚至连一次载兵回到登州的船只也凑不齐了。
毛承禄和许多东江兵民从此归在了黄复华的旗下,虽然表面上大明朝的东江镇被撤消了,但实际上新的东江镇于1631年12月10日就建立了。
黄复华为了让大明朝廷按照他的意愿来处置东江镇,私下里做了很多工作。除了让人在京城花了上万两银子上下疏通,最关键的就是下出了那步早就计划好的暗棋——把制造玻璃的秘方作为交换条件,告诉了三个重要人物:首辅周延儒,次辅温体仁和时任礼部尚书的徐光启。
两位宰相人物自不用说,徐光启更是一位值得大家认识的重要历史人物。
徐光启,生于嘉靖四十一年,即公元1562年。他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法华汇的一个小商人的家里。今天,上海市的这个地方就为了纪念徐光启而改名为无人不知的徐家汇。徐光启是明末著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杰出人才都适合诸如科举这样的应试教育。徐光启小时候进学堂读书,就很留心观察周围的农事,对农业生产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科举之路就很不顺利,万历九年,徐光启二十岁,这一年他考中了秀才。考中秀才以后,因为家境不是太好,参加举人考试又屡试不中,徐光启开始在家乡教书。
万历二十一年,徐光启受聘去广东韶州任教,两年后又转到了广西浔州。徐光启白天给学生们上课,晚上就广泛地阅读古代的农书,钻研农业生产技术。因为农业生产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关系密切,而这两者又离不开数学,徐光启就进一步钻研各种天文历法、水利工程和数学著作。
徐光启在韶州见到了传教士郭居静。在那儿,他第一次见到一幅世界地图,知道了在中国之外还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也是第一次听说地球是圆的,有个叫麦哲伦的西洋人乘坐船只绕地球环行了一周。徐光启还第一次听说意大利人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能清楚地观测天上星体的运行。也就是这个时候,他知道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