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暖冬(第1页)

1631年和1632年之交的这个冬天,对于黄家庄的公民们来说,是个暖冬。

虽然自然的天气因为是处于小冰河时期,还是那么的寒冷,但是在大家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煤饼等的应用,也提高了室内的温度。

1632年1月的一天早晨,陈村的一个煤场边,一堆人正热火朝天地干着活。

钢铁的生产离不开煤,光用木炭是不行的。虽然崇明岛不产煤,不过,镇江的宁镇山脉那边,还是有不少煤炭资源的。隔几天,就有船只满载着煤从那边过来。

有了煤,这技术简单的蜂窝煤饼和煤饼炉自然也问世了。

做煤饼,可是一个体力活。首先,煤炭先要过筛,把块煤筛出来,另做它用。然后,在煤粉里掺入一些黄泥,浇上了水,赤着脚在上面反复地踩踏。踩这煤炭是要有韧劲的。一脚又一脚地踩过去,翻过来,再踩下去。如此好多遍,直到煤泥不沾脚了,就是和匀了,踩黏了。然后,把煤泥拢到一堆,放到煤饼模子里,压实。把煤饼从模子里倒出来,放在阴凉处,约莫五六天后,就能风干得透。

这踩煤的劳力活,就让这一堆人中唯一的男人张麻子干着,其他的都是三四十岁的健壮农妇,在压煤炭模子。


张麻子,本名张健,今年都近三十了,因为小时侯得了天花,虽然好不容易活了下来,但成了个大麻子。张麻子其它的都不错,但这一脸麻子太有特色了,本名大家都忘了,都以麻子相称。张麻子家以前家境不好,一直打光棍到了现在。

这边的刘家大婶就笑着问张麻子:“麻子,听说你妈从娘家那边给你说好了一房媳妇,什么时候娶进来呀?”

张麻子一边继续脚下用力踩煤,一边欢快地回答:“都说好了,过完年,开春了就办事。”

“哎,麻子,这媳妇怎么说下的,给大家伙聊聊呗。”

“这可真有得说了。反正这聊磕也不耽误干活,我就给大家伙好好磕一磕。”

一众女人自然是连连点头,催着张麻子快些讲。

“前头我娘回娘家,就找了那边出名的李媒婆,想给我说一门亲事。那老婆姨一听说我是大麻子,都快三十了,一开始挺不愿意,担心白忙和。我娘立马就付了一些银子,说了不管成不成,都是李媒婆的辛苦钱。那婆姨的脸色才好看起来。

我娘又请她一起回陈村来瞧一瞧。回来时,我娘有意让船在大港口那边停靠,没再走四滧大河,而是改走了陆路。

我娘花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