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袁文千逛夜总会(第1页)

1632年3月11日,崇祯五年的正月廿一,崇明岛东南的大港口,人烟鼎沸,一如往常的热闹景象。

这其中,有三艘船,似乎和其它的普通船只一般,满载着粮食等货物,还搭载了一些人员,并不引人注意地开出了港口。

实际上,这船上不仅搭载着新鲜出炉的大明朝山西布政司平阳府蒲县的典吏潘时键,还有装备齐全,整整一个排兵力的黄家护卫队员。

虽然典吏只是大明朝县里一个不入流的小吏,但却是相当于如今县公安局长的要职。如今陕西山西这一带,流寇作乱十分猖獗,就连蒲县也曾经在崇祯三年的农历四月,陷于贼手。所以,朝廷上下没有几个人愿意到这一带做官,这些地方不少县里的正职官员都托故缺席或无人出任。

做官捞钱虽然重要,可是,若是连性命都保不住,就是能搜刮到再多的钱财又有什么用?尤其是这里天灾不断,吃饭都成了大问题。大兵,流贼又轮流地洗荡地方,就算是刮地三尺,又能找到几个钱?

于是,黄复华上下稍为打点,就很轻易地谋得了蒲县典吏一职。这简直是主动请缨,为国分忧,值得表彰的好事。

如今,论海上势力,黄复华已是雄霸一方,而且实力还在蒸蒸日上,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但是,要决定这偌大的中华究竟归谁所有,还是要靠陆上的实力。

但黄复华的陆上力量还很小,就如今手下这些数量的人马,若是放到一个大平原上,大明朝庭随便调个一支几万人的部队,就可以把他和他的部下们全部消灭。至于祖大寿的那数万人马,毕竟不是自家的人马,若是没了后金的威胁,再清楚地知道黄复华就这些实力,哪里会有敬畏之心。

如今这大明江南之地,情况还是不坏。大把捞钱,逐步壮大自然没有问题,但是立刻把这里变成争夺天下的战场,实在没有前途。而且,黄复华想做的是一个建设者,可不是想成为中华文明的破坏者。

所以,投身中原大地的滚滚洪流,和各路人马过过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最终锤炼出一支规模足够大的陆上雄师,将是1632年之后黄复华的工作重心。

就在港口边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土丘上,黄复华正在二十多个精锐卫队队员的严密保护下,目送着这只他寄予了厚望的先遣分队扬帆远去。等他们扎稳基础,再有了合适位置后,如今的大明崇明七品县官陆建云,也将派往那边开拓基业。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如今的黄复华轻易不再离开黄家寨附近,偶尔出入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