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边收复台湾岛基隆和淡水的同时,陆老爷的知州官凭也终于下来了。于是,三艘大船,搭载着由士兵改扮成的一百精壮家丁,陆建云在1632年的10月开始了他千里为官的漫漫路途。
这一百精壮家丁,个个都是陆上水下全能的高手,就是在崇山峻岭之间的本事也一点都不差,因为他们都在江南的山间接受过数个月的特训。说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特种兵,也是一点都不过分。
他们的武器装备也很先进。为了避人耳目,表面上这些家丁装备的也就是大刀,长矛,还有少量军中才有的连弩和弓箭。
实际上,这三艘船上装载的除了财物和粮食,还有一个先进的武器库。这个武器库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那些具有各种膛线的长短枪支。
这些膛线枪,主要是利用模头挤压法生产的直膛线枪。这种膛线制法是先将枪管钻一个比膛径稍小的洞,然后,把一根上面有跟阴膛线对应突起的高硬度模头,用人力或机器从洞中压下去,将枪管材料挤成阴膛线。
更有十支枪支是具有螺旋膛线的。这些螺旋膛线是利用单点钩切法,费工费时地加工出来的。单点钩切法16世纪时就已被发明,是最早期的膛线生产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使用一个钩状削刀,在枪管内一边转动一边切削,慢慢地削出一条条膛线。虽然很费功夫,成功也不容易,但这对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来说,只要东家能给出足够的工钱,绝对不算什么难事。
由于要上任的地方已经有自己人在打点,陆老爷不必心急,他更不想日夜赶路累着自己,所以三艘官船沿着长江航道逆流而上,自然走得是比较悠闲。到了长江边的一些大城市或是名胜景地,陆老爷总要停船逛上一逛。到了武汉,陆老爷还在这里买了一个年刚十五,会唱小曲的清倌儿作为妾侍。
两千多里水路,足足用了近一个月,陆老爷的官船才到达老河口。到了这里,大帆船就不能再用了。陆老爷和他的上百随从们只好换了小鳅子船,继续向山西进发。这上百人,一两艘小鳅子船自然是容不下的,大家伙于是雇了一整支船队。
这支船队的老大姓魏,所有人都叫他魏老大,日子久了,本来的名字连他自己都要半天才能想起来。他家祖上好多代就以船为生,专门跑这丹江水运,为各个商家和官府运转货物。慢慢的,这边搞船运的就成为一个个小帮伙,也就是船帮。作为经验丰富的船老大,魏老大就成为他们这一伙的帮主。
随着丹江水道日渐衰落,加上如今世道很乱,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