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天下震动(第1页)

“主公,主公,拿下了,我们拿下了松江!”,1633年的11月9日的傍晚时分,黄大山上气不接下气,一路奔跑着闯进了书房,口中喊着这个经过陆路和水路,第一时间传回来的消息。

曾敏学此时正在书房里和黄复华谈论事情,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十分振奋,一叠声地说:“呵呵,恭喜主公,不,贺喜吴王!”

“哈哈,同喜,同喜!”

虽然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黄复华听到了这个消息也是忍不住满心的兴奋之情。

从1630年2月27日,崇祯三年的正月十六,黄复华来到大明朝,经过近四年的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黄复华孤身一人,凭借着现代的知识,技术和产品,靠着他的学生等无数普通人的奋斗,终于完成了在世人面前的闪亮登场,多么不容易。

如今,黄复华,吴王殿下拥有了松江,苏州两府(尽管苏州府的常熟县还有部分没有包括在内),这个消息无疑将震动全天下。因为,松江和苏州两府实在是太重要了!

在大明朝,苏州府和松江府这两个府,以不到全国2%的垦田面积,贡献着全国近14%的钱粮税赋。这两府的田地约有15.5万顷,其中苏州府占其中的三分之二弱,松江府占三分之一强。

更重要的是两府的地理位置。且不说松江府处于长江入海口,单说苏州,这个运河城市,在今天,全长17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有80多公里的河段流经苏州境内。而明朝的苏州府可比今天的苏州面积要大得多。自从隋炀帝将京杭大运河贯穿连通之后,京杭大运河就成为了一条流金淌银的黄金水道,是历朝历代江南所征粮食及丝绸等物产通过水路运往京师及北方边关的主要通道。在漕运十分重要的大明朝,失去了苏州,北京的朝廷就是失去了江南的大半财富。

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其实是“封桥”,这古时候常在桥上设“护粮卡”,每当漕粮北运经过的时候,就封锁河道,禁止别的船只通行。在明末这个时候,枫桥镇市面繁荣,南北舟车在此云集,是大米、豆类、丝绸、布匹等物产的重要集散港,江浙、湖广、福建一带的“皇粮”和土特产都先集中在枫桥,再经运河转运至京都及全国各地。枫桥一带,河里船只密布,岸上商店鳞次栉比,十分繁荣。

所以,崇祯皇帝和大明朝廷一旦知道失去了苏州,松江两府,必定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