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皇帝的畅想(第1页)

崇祯五年初秋的一个大清早,跟往常一样,天还没亮,崇祯皇帝就起床了,在一群宫女的服侍下梳洗完毕,穿戴好常朝冠服,然后走出他睡觉的养德斋,到乾清宫前边的院子里焚香拜天。行过叩头礼以后,崇祯又在心中默默地祝祷,希望上天保佑大明朝国泰民安,他能成为中兴大明的一代圣君。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万历皇帝的孙子,天启皇帝的弟弟,虽然他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但是自继承大统,扳倒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以来,为着支持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他已经拼命奋斗五年了。为了这个五年计划,他年轻而白皙的两颊如今已显得苍白而憔悴,眼角都已经有了几道浅浅的鱼尾纹,眼窝也有些发暗。

在崇祯的祖父和哥哥做皇帝时,都是整年地不上朝,不看群臣奏章,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亲信的太监们去处理。而崇祯继承大统后,事必躬亲,每逢朝日总是五鼓上朝,平时也是亲自在乾清宫刻苦批阅文书,常常是三更以后才睡觉,甚至有的时候通宵不眠。

焚香拜天后,崇祯回到了乾清宫,在大殿接受了皇后、妃嫔,太子和公主等的照例请安,然后回到了他最常待着的那间书房,开始批阅各种文书。

由于时局艰难,每天御案上堆积的各种奏折和各地塘报就象小山一样。因为文书太多,崇祯生怕自己来不及御览,漏过了重要紧急的文件,于是他采取了宋朝用过的办法,他叫通政司收到文书时用黄纸把事由写出,贴在前边,叫做引黄,再用黄纸把内容摘要写出,贴在后边,叫做贴黄。这样,他可以先看引黄和贴黄,不太重要的就不需要详细阅读全文,来个“泛读”即可,而对于紧急密奏和军情塘报就进行“精读”。

换了一身暗龙黄缎便袍,崇祯皇帝在御案前坐了下来,先盯着御案上的古铜香炉出了一会儿神。崇祯大力提倡简朴,于元年正月就颁布了圣旨,禁止着服过于侈华,他还以身作则,停止了供应宫庭衣物的江南织造,并禁止在宫中燃点香料。所以,这个御案上的香炉,此时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这时,一个宫女用双手捧着一个牡丹瓣银胎堆漆剔红托盘,上面放了一个成化官窑青花盖碗和一把银匙子,轻轻地走了进来。另一个宫女从托盘上取下盖碗和银匙,放在皇帝面前,并随手把盖子揭开。崇祯下意识地回过神来,瞟了这个宫女一眼,然后拿起银匙,慢慢地把碗里盛的燕窝汤喝完。

之后,崇祯皇帝仍然不想马上开始批阅文书,于是眯起眼睛想了起来。

虽然还有着许多的不如意,但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