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百年大计(第1页)

小铺子的生意逐步走上正轨,在种植方面,黄复华又传授了几个土家肥的做法,比如土硫酸铵:取人尿50公斤、熟石膏5公斤、水25公斤,混合搅匀密封10天后再施用,肥效相当于硫酸铵。

在“创造性”地提出“稻田养鱼”以后,黄复华暂时也支不出什么高招了。

随着粮食的种植工作也在自己的指导下稳步进行,黄复华的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了教育。

毛主席教导我们:决定战争胜利的并不是一两件武器,而是人。

黄复华深知,不论是做大生意,发展经济,或是将来争霸天下,打败鞑子和洋夷,都需要一大批人才的帮助。虽然可以在实践中成长学习,但这批人至少要能识字,会算术,更进一步的,最好对经营管理或是军事等专业等有些基础。

否则,就算自己是诸葛亮再世,也要落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这么一大批的人才,现在自己去招,去请,一两个的还行,多了就不太现实,而且这是远远不够用的。

所以,一切的关键还是自己培养。自己现在已经顺利地融入了大明朝崇明岛乡下的生活圈。小生意也已顺利起步,现下也不能突兀地扯起大旗造反,正是培养人员,扩大影响和威望的大好时机。

公历五月一日,黄家寨和附近的村子,在祠堂外的开阔地等醒目位置,都贴出了红纸黑字的告示:吾乃黄氏泽之,黄家寨人,现有县城商铺一处。欲扩大经营,自即日起招收学徒五十名,学制一年。期满合格者聘为伙计,年薪纹银五两起。凡年满十二,未过十五,身体健康之男丁,皆可前来吾宅报名。被录用之学徒,每人可得安家费纹银二两,每日管饭一顿,住宿自理。

“他二叔,这红纸上都写着啥?”

“张家大婶,招学徒工呢。你家三小子今年十三岁了吧?正好送去做学徒。你家不光每天少管一顿饭,立马还能拿二两银子的安家费。一年以后你家小子要是有出息,每年起码能挣五两银子呢!”

“有这等好事,别是蒙人的吧?”

“不会的。招工的就是边上的黄家寨,前一阵子赊借粮种给村里人的黄泽之公子。人家是大富大贵的读书人,骗你干什么。”

“噢,是他呀。那我就放心了,这就和当家的商量去,争取今天就报上名,二两银子可不是小数喽。”

三日后,暂时还默默无闻的黄家寨学徒班就开学了。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学徒班,特别是第一届学徒班,培养出了许多日后赫赫有名的人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