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以“夷”制夷(第1页)

1633年2月22日,崇祯六年正月十五。这个新年是崇明岛的普通老百姓们过得最舒心的一个年份,老人们都说,有十多二十年都没有这么开心地过个好年了。

自从辽东边事败坏,赋税日渐沉重,加上连年的灾害,大家伙以前哪里有好心情过年呢?!不过,这都是过去的老黄历了,如今翻篇了!

今年过大年,大家至少可以穿着暖和的衣服,吃个饱饭。除了能穿暖吃饱,崇明岛上家家户户的年夜饭桌之上,这年夜菜至少都有一条鱼,还有一碗美味的鱼丸子,这是主公派人发给全体公民的新年福利。就是那些孤寡老幼,也有民政部门的人把他们妥善地照顾着。

年年有(鱼)余,得到这个好兆头的老百姓们都十分感恩戴德。私下里,已经有好些人家在家里给黄复华供起了长生牌位,每日祈福祝祷。这个新年一过,又多了不少。

崇明岛今年的元宵节也特别热闹。除了传统的游行表演和灯会,这一天早上还举行了盛大的受降仪式。

在万众瞩目之下,整整一百名身形高大,神情沮丧,一个个脑袋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猪尾巴的鞑虏们在英勇战士们的严密押送下,来到大校场。这些模样丑陋的鞑虏们分成五行,跪在高台前面。

最前头一个穿着像个统领模样的鞑虏头子解下自己的腰刀,用双手奉过头顶,用谁也听不懂的鸟语说了一通。

此时,高台上威严就坐的主公座前从左边闪出一人,朗声给他做了翻译:

“鞑虏统领更甘图吉代表这些鞑虏们诚心诚意地向主公请降。他恳求主公宽恕他们以前造下的罪孽,愿意用余生弥补过错。”

崇明的老百姓们不象北方的百姓,他们没有亲眼目睹甚至是亲身承受过攻入长城的鞑虏们烧杀抢掠的祸害,此时倒是好奇大过愤慨,纷纷叽叽喳喳地交谈着这些鞑虏的怪模样。若是在北京或是山东,估计这些鞑虏就会被蜂拥而上的老百姓们撕成碎片啦!

这个时候,主公座前从右边出来一人,大声宣读了告示:

“主公有令。虽然你等作恶多端,杀上十次也不过分。但我中华为信义之邦,我方既然已经在你等投降前许下不杀的诺言,自然会信守承诺。

你等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将来要在抵抗红毛鬼的战场上,用你们的鲜血洗刷你们的罪孽,这样才能脱去戴罪战俘的身份,恢复自由之身!”

台上的翻译用满语说了之后,台下的战俘们听到他们不但能够活下去,而且不用调转枪头去对付自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