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汗生于1592年,他是蒙古察哈尔部的大汗,属于被明朝击败的北元蒙古帝国的后裔。悲剧的林丹汗和崇祯皇帝一样,遇到了小冰川时期恶劣天气的无情袭击。
这些年,崇祯皇帝治下的陕西等地连年灾荒,相距不远的林丹汗治下的广袤草原上也出现了大范围的饥荒,原本碧草青青,河汊密布的游牧区,因为连续数年的塞外霜旱冻害,大片大片的草场返青不足,牲畜无法养活,畜牧业连续多年都是大范围减产。
就连原本素有“塞上小江南”美誉的丰州滩的大小板升农业种植区,也在这个大饥荒时期,由于连续数年的大旱灾加上瘟疫的流行,沦落到了悲惨的境地。非但农作物颗粒无收,而且各个村落和营地中不断地有人病死。从关内出来,在蒙古从事农业生产而讨生活的汉族农民也纷纷逃离。一时之间,察哈尔林丹汗本部“疲甚、饿甚、穷甚”,人口损失颇为严重。
林丹汗原来指望明朝可以赊给他一些麦谷豆黍等口粮,帮助他度过眼下这个最危险的大饥荒。但是,林丹汗在天启皇帝时期曾经野心膨胀得厉害,多次侵犯大明边境。加上崇祯自己也是被灾荒搞得焦头烂额,所以,大明朝廷对于林丹汗的请求十分消极,理也不理。
后金这一脉也是具有蒙古血统的,皇太极自然也会记得他们的祖先成吉思汗说过的一句话:“趁着敌人在危难中,镇压叛乱者、战胜敌人,将他们连根铲除,夺取他们所有的一切,使他们的已婚妇女号哭、流泪……这才是男子汉最大的乐趣。”
既然林丹汗面临着他一生中最大的危难,皇太极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铲除敌人的最佳时机。1632年四月下旬,皇太极第三次远征察哈尔林丹汗,他率领约十万兵力越过了兴安岭了,暂时驻守在都埒河。这时,镶黄旗的两个蒙古人乘夜偷马逃出,给林丹汗带来了皇太极带兵到来的消息。
此时,所有察哈尔的蒙古人都是饥肠辘辘的。面对着咄咄逼人的皇太极和他麾下的十万大军,林丹汗自然无力还手。于是,林丹汗只好率领着以可汗斡耳朵直属察哈尔本部为核心的十万之众,西奔库赫德尔苏,再经呼和浩特,渡过黄河逃到了鄂尔多斯地区。
皇太极分兵三路穷追林丹汗四十多天,五月下旬进驻呼和浩特,得知林丹汗已经南渡黄河而去,才停止追击。皇太极大军索性放了一把火,把规模宏大,房舍错落有致的呼和浩特(此时叫归化城)烧了,然后经宣府、张家口凯旋而回。在途中,皇太极还收拢了林丹汗所丢失的部众上万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