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镇江海战(第1页)

这杨彪的估计其实还是大大地小瞧了黄复华同志的实力。

山东荣成地区通过大量吸收战争,灾荒等造成的广大流民,如今的人口确实已经突破了五万户,二十万人。

台湾岛原有**三万多人,开化的台湾各族原住民也有上万人,包括辽东投降的满族军民二千多人在内的各种新移民也达到了五千多人,这些人加在一起就有了五万人之多,而且这五万人的青壮比例比较高。

收复大员之后,黄复华没有食言,参战的满族官兵们获得了自由和土地。这一个结果又直接刺激了两千多满族军民成为平定台湾岛的急先锋,他们在台湾官员们的指示下,忙着征服各处拒绝归顺的野蛮部落。

至于其他的诸多岛屿,杨彪的估计也大致不错。但是,他对于黄复华在山西和丹江沿线的根据地却是没有了解。而对于东江,杨彪的估计也是大为落后了,自从镇江一役之后,东江已是一片崭新的面貌了。不过,这些容后再叙。

张可大沉默了良久,才抬起头,对着杨彪笑着说:“对了,这次我让你去办事,先前只给了你二十两银子。不想,你这次在崇明一直待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中间,肯定有不少花钱的地方。等一会儿,你就自己去找管家报账吧!”

杨彪这个时候带着三分自豪的神情说道:“都督抬爱了。实不相瞒,卑职这趟以做买卖为名前去崇明,为了不使人生疑,确实用都督事先给的那二十两作为本钱,做了一些生意。如今,除去一应花销,倒还略有盈余。”

张可大闻言莞尔一笑:“你倒真是有做生意的天分。也罢,既如此,细帐就不必报了,等会儿你就从管家那里支个十两赏银。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千万不可推脱。”

杨彪高兴地答应了,两人再聊了一些事情后,他就告退了。

杨彪走后,张可大一个人在书房里坐了良久。他的心里充满了矛盾的情感。

一方面,他对于黄复华在登州,还有如今在东江抗击后金的事情颇为佩服。其它的好事情黄复华也做了许多。俗话说,“皇帝也有几门穷亲戚”,他张可大的一个远房亲戚正是淮安府人士,他给张可大也带来了一个自己受援助的消息。这两年淮扬府闹大饥荒,朝廷几乎没有什么赈济,这个黄复华用协议包销,招工招兵,开设粥棚等多种手段,可谓是活人无数。

可另一方面,他张可大世受皇恩,忠君报国的思想已经深入了他的内心深处。看到这样一个潜在的“反贼”,他又怎么能不闻不问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