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环球证券之死(第1页)

每当卢翼和我谈起沪深股市初创时期,他就会说到“腥风血雨”四个字。可能是由于他见过了太多的腥风血雨,他后来一直回避操盘和研究市场,尽量选择和市场距离较远的边缘业务,影响了他成为企业领袖的道路。世界上大型金融企业的掌门人大多是洞悉市场兴衰的行家,比如巴菲特,比如索罗斯,在金融的怒海狂涛中,一个技术型的带头人太重要了。

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卢翼可算是一个典型代表。

在周冠中叱咤风云的90年代初,国人对股市的认知有限,介入股市的个人投资者的分量还没有达到能撑起股市的地步。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国企的大锅饭体制还没有完全砸乱,实行的是厂长责任制,董事会制度还没有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机制没有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明令禁止国企资金进入股市,禁止银行资本进入股市,仅靠民间资金推动的沪深股市羸弱不堪。

周冠中对卢翼说,这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

我理解,周冠中肯定是认为他处在国内资本市场跑马圈地的时代,风云际会,理当英雄辈出。所以,股票发不出去,他做了国内第一单券商包销的IPO业务,为了走向国际,他第一个收购了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外资券商,为了增强资金实力,他带领环球证券成为最早操纵市场的庄家。

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前面的路没人走过,需要改革者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去尝试,去摸索,去挑战。那时候,广东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很快繁荣起来。周冠中到广东参观过,知道广东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说法,也知道他们“遇到绿灯赶紧走,遇到黄灯抢着走,遇到红灯绕着走”的做法。所以他的胆子出奇的大,做了好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

守株待兔说的是一种思维惯性,人一旦取得成功,多少都会形成思维定式,这就埋下了日后失败的种子。

周冠中的失败来得很快,他曾计划在2000年让环球证券成为与美林证券、高盛集团、野村证券比肩的全球十大投行之一,这个理想还没来得及实现,他就轰然倒在了路上。

让他遭遇滑铁卢的是国债期货。沪深股市上什么都是新的,人们对国债期货的了解自然不可能透彻。不光是周冠中不透彻,可以说,对所有的人都是如此。

国债期货是个什么玩意呢?很简单,前面说到的国库券就是一种国债,后来国债普遍采用无纸化发行,就没有人用国库券的叫法了。国债期货是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