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元旦,西南科技国防、民间科学、军政民生总结会在武汉开幕。刘文辉从来不喜欢开会,但这一次的会议,他一定得开,还要大开。
至从1911年11月大权在握以来,经过这一年多的时间,西南方面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等,都有了飞越的发展。而这一年来,华夏银行于海外的企业,工厂,也都一一分之为二,在西南建立分厂,并按照实际情况的发展,逐渐将重心移至国内。无论是为了巩固成果,还是论功行赏,还是军队整编,国防科技方向的确定,刘文辉都有必要作一个总结报告大会,聚拢人心,继往开来。
能来开会的,一个个都是主政一方的军政大员,要不然统兵大将,科技设计师……
第一个发言的是冯如,他领着他的助手,我国化学功业的先驱范旭东先生登上高台。刘文辉、黎元洪、赵凤昌、张澜、唐绍仪、刘狗娃、刘二牛、何成浚等等,便就坐于上首,对着台下一排一排前来与会的精英份子。军界的,政界的,科学界的,外交,教育,农林,妇联,医学,华夏银行负责人,民间商业资本家代表,应有尽有。
冯如旗下的,有一半都是华夏银行集团的外国人,没有办法,科技的起步容易,要想集大成而双发展,那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却几乎集中了中国当时所有的科学人才,像詹天佑、丁文江、李四光等等。他们虽然都还年青,可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是刘文辉特别关照,去将他们一个一个的找来,加入华夏银行国防科技部的。
冯如做了枪炮,弹药,装甲车辆,坦克,工程用具,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军用舰艇,电子设备,火箭和导弹工业,军用航天器……尽都是高、精、尖的技术。最后,又按刘文辉的要求,作了声纳雷达,电报电话,无线电……
只听得与会之人如同天书,黎元洪听了,只问刘文辉道:“自乾,这些什么东东的,我怎么听都没有听过,如同天书!”刘文辉道:“冯如这是在跟我作报告呢?这都是我们华夏科技部的基础与方向,你听不明白是正常的,如果你们听得明白,我还不敢将之说出来了。”
等冯如作完了报告,刘文辉率先拍起了巴掌,但,除了科技部的那些科学强人怪人,居然没有一个人能理解,没有一个人鼓掌。他们不懂,不说这时的中国人,就算是这时的处国人,能懂这些的也只有科技强人。刘文辉也不在意,只问冯如道:“冯总,不知道你们要多少时间,才能将基础打好,有所成就!”冯如道:“大都督,不差资金,陪养人才之下,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