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狗急跳墙的刺杀(第1页)

自南方地区被收复以来,中华帝国中央政府迅速展开了轰轰烈烈地地方政府建设工作,广大的革命有功人员、反正人员,和在地方拥有良好口碑并愿意为民服务的人士,在来自系统的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慢慢开始熟悉地方政府的运作。

比较完善甚至可以称得上“冗官”的政府构架,虽然没有达到前世天朝政府县县镇镇的政府部门完善得像我国工业体系一样,一个办公室里一个人干活,剩下的有七八个打牌的尴尬场面,但是对于之前历朝历代政府不下乡镇的古代王朝比起来,令人恐惧。很多有识之士在报纸舆论平台上指出,现行政府架构下,官员繁多,有可能会对人民造成极大赋税负担。国家既有可能陷入一种类似于宋代的冗官冗政局面。

为了应对这些开始思考的人民群众,首相尹胜吉在官方报纸《华夏新闻》上撰文解释道:“导致宋朝长期积弱的冗官冗政冗军现象,不能想当然地与当今我国政府现行体系联系在一起。宋朝的三冗,归根到底,是为了防止宋朝出现晚唐和五代时期,中国出现的藩镇割据现象而建立起来的文官主导的官僚体系。是的,确切的说,它只是官僚体系,而不是政府体系。

首先,文官制度下导致不习军事的文官长期作为军事主官,并且逐渐形成了武人地位低下,严重地影响了宋朝军事力量的发展与维持。相比而言,我国的政府体系任用政府官员与军事体系的军官完全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政府官员没有权利去影响或控制军队,更不可能出任军事长官。而军事长官除非退役,不然不可能参与政府行政工作。另外,关于军队的忠诚性,我国的军队是名义上属于皇室,指挥权属于军事指挥部,调兵权属于内阁政府的。军队的思想教育也是我军建设的重要工作。也就是说,我国军队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皇室的。严密的军事层级建设和控制,也使得军队中出现各人山头现象得到了抑制。

第二,宋朝的冗官冗政制度所出现的人浮于事的现象,在于宋朝政府无法利用好官员力量。在如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大变革的时代下,国家统筹控制下的工业农业,以及教育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建设发展项目,是有必要的。只有在国家的细致与科学的安排下,各地方政府中分管该领域的受过充分教育、有着一定经验的专门人员才能更好的胜任行政工作,并为国家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所以说,充分地并合理地安排地方公务员进行行政工作,不仅不会拖累财政,更会有效地促进财政收入。另外,我国是人口众多,各种矛盾复杂的国家,更为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