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城回来,隔天就是年节。翟南自然不会窝在龙空山里跟章鱼保罗过节,便留在石丰与村民一同守岁。从基地搬来数箱烟花,分发给那些孩童燃放,倒是热闹了一番。又在村中各个角落撒放一些装了糖果的盒子,让那些孩童去寻找。看着孩童成群结队在村中窜来窜去,不时因为发现糖果发出嬉笑声,翟南心中竟是颇感温馨。
正旦一早,翟南又主持一次贺岁祈福。按时下习俗,分发些桃符,由各家拿去放于家中辟邪。随后便是挨家宴请,虽然道泉“辟谷”,但每家邀请也都去喝上几杯。
如今村民都颇为敬服道泉仙长,几乎家家都有信徒。每五日一次的传教,说些道理,讲些故事,发些议论。在这精神生活缺乏的小山村,便成为一项集体活动了。村民无论是否信徒,只要无事,都会去听。因此,家中但凡来了亲朋走动,招待宴请,必然要请道泉仙长来做陪的。不仅是尊敬之意,家中能请动仙长也颇值得向亲友夸耀。
直到过了初五,翟南方才回了龙空山,由于年节村民也需要去各处走动亲戚,因此便停了传教。从正旦到十五便算休假,到了上元节再做一次天官赐福大典。
静下心来,理理这段时间活动的结果,翟南还是痛感单穿果然不好干啊。若是团穿,纵是如临高五百废材,估计现在都已经把全县都拿下了吧,二鬼子归化民估计也收罗了不少。哪像翟南,还窝居一隅。此次去县城,施展了一番“仙法”,其实是很好的传教机会,但也因为自己手上没人,实在是顾不上而只能暂时放弃。
果然人才才是最宝贵的,不仅是在21世纪,12世纪依然如此。从前期在石丰的试点来看,这自然道教义倒还颇能被民众接受。下一步就是需要扩展了,但这人手问题确是难办。要想通过收集流浪儿童来培养,耗时实在是太长了。
而本时空的土著,发展成信徒相对容易,但要转化成为传教帮手却是很难。首先一个识字率就让翟南哭的心都有了。识字的多半都是有功名或者是在为功名拼搏的,哪有心思来帮你传教?
更别说还需要一定的道教基础。原本就有基础的其他派别的道士,想要说服他们改奉自然道,翟南却是没有把握自己有如此的道教经义功底。让一个信徒改变信仰,这简直是需要“魅惑人类”这种类法术才能完成的任务。除非自然道已经发扬壮大到一定程度,否则估计是想都不要想。
盘算了半天,唯一让翟南感觉到近期有希望拉拢的传教助手,竟然是那北关集上的王豆腐。有一些道教基础,算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