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基业(第1页)

“风闲!来见过道泉前辈!”壶中子显然是对此类惊奇经得多了,也不在意,转身招呼身后所跟的一个少年道童。又向翟南介绍到,“这是我所收的关门弟子,取了个道号叫风闲。”

“见过前辈!”风闲上前见完礼,随即退到师傅身后,叉手而立。进退有度守礼甚谨。

翟南略做打量,果真是个粉嫩道童。竟是长了副瓜子脸、丹凤眼,正值发育的年龄,抽条的时候,身形就显得格外细条。而胡须尚未长出,唇上只有些许稍重汗毛。

眼见这两人,师傅阴柔,徒弟俊美,适才又听那徐守信介绍,似乎是以绝阳精生阴相作为修行有成的标志的。翟南心中便是猜度,这一派的修炼法门是否有些偏颇。

不过再想想也就释然了,毕竟历史上无数求道先辈们,怀着各种奇思妙想,勇于实践,拿自己做实验,尝试各种长生修仙的道路。这阴阳转化的思路似乎也在清理之中,比起那斩赤龙的坤道修炼之法,倒也没有奇怪到哪儿去。

介绍完这对师徒,随后还有两位中年道士,徐守信引手说到:“这两位道友乃是王仔昔、王老志。皆是昔日老夫游历访道时结识的有道之人,这些时日看此处甚是适宜修行,便去信邀来一起观摩自然道之兴!”


翟南见他说话间流露出一丝特殊的笑意,心中突然醒悟,这几人分明都是徐神翁帮他物色寻来的帮手。

如今天下道教各派,以上清派、天师道最为兴盛,并且各有其传习法统。上清茅山掌教刘混康、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两人名声显于天下,并各有门派根基,弟子众多。可谓道门中当仁不让的顶尖人物。而其余的基本上都是小门小户,甚至是只身一人的散修。这其中,名声最大的就是魏汉津和徐守信了,也都是靠了朝廷官家的崇信才能名扬天下的。

那魏汉津前两年刚刚身故,纵然生前备受徽宗尊崇,逝后竟是没了个传承。这便是散修的悲哀了,没有了一定规模的弟子及产业做支撑,任你风光一时无二,一旦弟子不争气,法统断绝便是随时就会发生。

徐守信与魏汉津本是熟稔,眼见如此自是感同身受,未免就有些同病相怜的嗟叹。恰好结识了这道泉,看得自然道极有潜力,并且这龙空山基业又是这般宏大,足以传续法统。他便有了借此为自己的身后传承谋些打算的念头。

徐守信这把年龄经历,一眼便瞅出这自然道根基不牢,底蕴不足。若想大兴,只靠道泉自身远是不够,定要聚拢起一帮有道行的帮手不可。而他自己成名多年,交游广泛,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