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阻击英军(六)(第1页)

张振宇此时已经和驻守炮台的兵士逃离了炮台,身后就是拿着长枪紧紧追来的英军兵士。

远处响起了枪响,这些枪声异常的整齐,张振宇不用回头,也能知道这些英军用的是齐射。也就是标准的三排兵士,第一排装弹射击,然后迅速的后退装弹,第一排前进射击,以此类推,三排不停轮换,已达到较大的射击密度。

张振宇也明白,这种步兵射击的模式并不是英军首先应用的,早在中国秦代的时候,秦朝的弩兵用的就是这种阵形。也不知道是这种阵形流传到了欧洲,让后来的欧洲步兵学习到了,还是欧洲这里的人也在实践中创立了这种阵形。

不过不得不说,此时英军使用的火器并没有张振宇想的那么先进,也是,张振宇是从二十一世纪来到十九世纪中叶的,在张振宇的印象里,火器的出现和不断改善绝对是一个跨时代的进步,至少是在军事史上是如此。当然,这种进步有时候也不仅仅只是褒义。

但就此时英军火枪的威力而言,张振宇是亲身体验到了,几排枪响,清军被放倒的只有寥寥几人,而且,这几个人倒下以后,竟然还有过半的人马上起身,用手压着受伤的伤口继续向后撤退。

张振宇都惊讶不以的是,火枪的齐射,竟然没有让后撤的清军死亡一个人,即使那些伤重的人在同伴的搀扶下,也能迅速的向后撤退。

不过,张振宇想了想,也明白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此时,因为清军炮台的兵士提前就已经得到撤退的命令,当英国陆军上岸追赶以后,清军和英军的距离已经拉开了,这样的距离下,火枪早已经没有任何的准头可言了。

也许有人还不信,可是事实是此时的英军使用的是前装燧发滑膛枪,这种枪说真的,还真不是很好很先进的步兵武器,因为近现代毛瑟枪武器技术的几个关紧创造,譬如开始爆炸药、火帽、圆锥弹丸、击发枪机刚刚创造出来,赶不及用在这种枪上。要知道,一种新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往往第一个应用就在军事上,但是应用也需要一段时间,即使退一步讲,这种武器已经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但是武器更新换代也需要实践,绝对不是想换就换的。

而带有来复线、射出距离远、正确率高的线膛枪也一直没有成为欧罗巴军人的制式武器。

援引一八一四年一位英国陆军军官的话“想用一支普通枪,射击两百码外的人,你还不如改为射击明月,打中目标的机率都是同样的。”

一码相当于零点九米,可以想象,此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