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转眼即逝,即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会议日益临近,全中国的政治势力和各地民众都处在铺天盖地的喧闹舆论的覆盖之中,世界各国的目光也相继投向北京。 不知什么原因,中央政府和政务院即将出台的《新闻出版法》、《金融投资法草案》和《军队国有化改革方案》部分内容泄露出来,天津《大公报》和日本政府背后控制的《东亚日报》,率先披露并附激烈的评论,中外各大报纸立刻连篇转载,仅三天时间就传遍中外,引发美、英、法、意等国的强烈关注。 列强几乎异口同声地声称:中国即将出台的相关法案,很可能将改变中国的历史和整个亚洲的政治格局。 一九一九年二月十八日,星期二,距离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还有三天时间。 凌晨五点,从南京浦口开往天津的客运列车,在悠长的汽笛声中开出山东枣庄车站,以每小时二十五公里的稳定速度向北进发。 两节一等车厢里的百余名各国外交官员和中外记者,大多仍在梦乡之中,只有年轻英俊的英国《泰晤士报》驻南京记者伍德盖特和南京行营所属《中国时报》记者李毓芬早早起来,洗漱完毕,坐在过道休息处低声闲聊。 “伍德盖特先生,想不到你也乘坐这趟火车,我还以为你们报社要采访完今天南京行营农业发展会议之后,才会赶赴北京呢。” 留着一头齐耳短发的李毓芬,年仅二十三岁,算不漂亮,但肤色白里透红。衣着打扮非常协调,全身下散发出青春的活力。 伍德盖特早在南京时就注意到这位年轻的中国女同行。也知道她身后是实力强大的南京行营,加迅速发展壮大、不断创新的《中国时报》后来居,已经隐隐成为中国第一报纸的强悍地位,伍德盖特非常喜欢和李毓芬交流: “美丽的李小姐,虽然我们对中国南方各省的农业发展成就深感钦佩,但是北京即将召开的大会要比南京的农业会议重要许多,不是吗?” “没错,北京的大会太重要了,足以影响到我们整个国家未来的命运,看来你们也很重视。”李毓芬笑了笑。似乎下意识地看了下表。 细心的伍德盖特望了一眼紧闭的车窗外。除了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但是来到中国一年多他经常走津浦铁路,频繁往来于京津地区和南京之间,因此对列车运行情况非常熟悉。看到李毓芬的样子就知道她很少乘坐火车: “李小姐似乎还不适应火车的生活,昨晚你睡在我的下铺,感觉你翻来覆去一直睡不着,是不是觉得很难受?” 李毓芬歉意地笑道:“对不起,没想到打扰你了,我这是第一次乘坐火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