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斗宝(五)(第1页)

【041】斗宝(五)

何耀坤此时突然有点幸灾乐祸了,王嘉纬讲评的好,那么罗世襄刚才的努力就算是白瞎了;讲评的不好,众人会把所有的嘲讽送给王嘉纬,反正无论好坏,最终的焦点都不会落在自己身上。

想到这里,也禁不住地跟着鼓起掌来,而且还特别卖力。

看到何耀坤卖力鼓掌,旁边的人不由发自内心地赞叹,“看,这就是大师的胸怀与度量,都学着点吧。”

罗世襄见王嘉纬没有放弃,微微一笑,也跟着鼓掌,虽然对于这幅画是志在必得,但年轻人有勇气在自己讲评过后,还敢于表达观点,这是好事儿。

于是众人的掌声更加热烈起来,但并没有几个人真心地看好王嘉纬,高山仰止啊。

见众人的掌声热烈的有些莫名奇妙,王嘉纬抬了抬手,示意掌声可以停下来了,道了一声谢后,道,“刚才前面的几位前辈都讲得很好,尤其是何老对这幅画的艺术价值的肯定,罗老通过对画风与书法的对比,判断此画为真迹,他们的观点我都非常赞同,也正是我想说的,因为这的确是宋徽宗赵佶的真迹无疑。”

王嘉纬巅峰语气非常肯定,比罗世襄的所用的倾向更加明朗,顿时让众人眼前一亮,且看有什么新鲜的说法。

“在何老与罗老的基础上,我需要补充的有三点,第一是印章的对比,这幅画共有十五方印章,分别是葫芦印‘御书’,方印‘政和’,方印‘双龙’,以及大方九叠文的‘内府图书之印’,这几方印鉴和故宫珍藏的赵佶真迹上的印章无异,因而可以确认这些印鉴为真。”

“第二,这幅画的装裱是典型的‘宣和装’,无论是印玺、格式、形制都与故宫珍藏的梁师闵的《芦汀密雪图》卷的形制相符,而赝品却往往形制不符,更遑论钤印的位置格式。”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相信大家都看过这幅画装裱用的黄绢,先看看黄绢的纹理,发现横竖丝线粗细相同,且比较粗,这个特点只有宋代中期才有的特点,宋中期以后的丝绢都是纹理丝线细,在以后就成了双线;再通过对杭城丝绸博物馆珍藏的宋绢对比,很容易发现装裱用的黄绢是贡绢,因而可以断定这是宋代的装裱,而在当时,绝没有人敢于模仿当世的官家赵佶。”

“通过以上的证据,我断定这是宋徽宗真迹无疑,事实上,这幅画即使不是宋徽宗赵佶的作品,也一样是传世名画,就比如《听琴图》,虽非宋徽宗作品,但它依然是国画史的一座高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