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队长,别开枪】(第1页)

卧槽,这是西伯利亚还是东北啊?!

走了大半夜没见个人影的杨格背靠一棵大树,一边喘息一边打量前方莽莽苍苍的群山和沟壑,一边在心中暗骂,同时考虑着是否减轻一点负担。你看他,裹了两层日本兵的黑色呢大衣,腰上缠了两根铜扣皮带,皮带上挂了六个牛皮子弹盒,里面装了满满当当的250发子弹;背上打着被卷儿,一点土财、洋财和几个急救包以及一些吃食,都裹在两张军毯里,用背包带捆扎得很妥贴。另外,背包上横着一杆日制步枪,手里还有一杆同型号的步枪上了刺刀,这东西可以在雪地里探路当拐杖,又可以随时搂火应对不测。除此之外,他还收集了两壶水,因为皮带已经够负重了,这两个锡皮水壶就用水壶带子连接起来,绕过后颈,一左一右挂在胸前。

粗粗一算,负重足足有四十斤以上。可左右权衡,任丢一样东西,杨格都有些舍不得。谁知道这一路上还会遭遇什么的不测之事呢?多作准备总是好的。

选择走北面,错了?嗯,看来真的是错了。

对杨格来说,战争进行到哪一步了?敌军在何处?友军在哪里?统统不知道!连自己身处之地都说不出个名儿来。打扫过战场之后的他选择走北面,乃是存了一点私心,不想被清军碰上,更不想遭遇大批的日军。

为何?被清军碰上了,按照彼此的军事素养,谁指挥谁啊?杨格没想过去指挥清军,清军也别他娘的想瞎指挥老子!即便是要投身于这场战争,杨格也准备着找个中国人居住的村落,发动群众,凭着手里的两条枪和250发子弹,从游击战开始,击退日军、推翻满清、建立强大的新中国。至于碰上大股日军嘛,大家动动脑筋都知道,现在的杨某人双枪没马的,难以抵挡啊!

在他学习过的军事历史中,甲午战争的陆战进行到冬天,应该是1894年冬,此时,日本陆军在三条战线上都取得了优势,南路攻克了旅顺军港;中路(辽阳南路)与清军在海城攻防;北路(辽阳东路)在摩天岭、连山关一线对峙。这最后一点,也是杨格选择向北的原因之一。万一不能找到、发动群众,杨某人也决不袖手旁观,还是打算找一支相对好一些的清军队伍投奔,摩天岭、连山关、雪里站一线,有清军名将聂士成所部。只是,他在没有闹清楚自己所处位置时,根本无法判定自己的行进方向是否正确。

偏生,走了大半夜的他连村落都不曾见到,更不用说问路,发动群众了。

他忘记了,东北乃是满族的龙兴之地,此时称之为满洲,满族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