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的大风雪,山道冰冻积雪,气温低得惊人。此时,关外人都开始窝冬,可总有一些人无可奈何地在山岭之间硬挺着寒风。
大雪封山,观察使袁世凯暂时回不去奉天城,除了那夜留杨格谈了几句不咸不淡的话外,成日在大营中溜达,与各军将领们会面聊天,再也没找杨格说上一句话。
兴许,在三品道员衔的观察使眼里,六品武人的地位太低了一些,不值得结交吧?又兴许,他是故意而为之。实际上,满清中国到了如今内外交困之时,重文轻武之风依然盛行,从官制中即可见一斑。武官中的总兵,一般为正二品,比一些巡抚还高半级;提督从一品,多与总督平级,可总兵、提督都得受巡抚、总督节制。故而,不知兵的文人指挥不知现代战争的武人便成了普遍现象。
至于两路出击赛马集的日军第十旅团,不出杨格所料,铩羽而归。他们甚至没有走到赛马集堡,在半道过夜之后,日军严重冻伤三百多人,其中一百多人丧失战斗力,还有几十人无法行走。第二天,日军受到镇边军马队袭击后立即尾追至白水寺,未果,第二夜后,日军冻伤者十居八九,又传来宽甸方向的右路支队扑空、不见清军踪迹的消息。立见尚文见势不妙急忙撤向凤凰城和草河堡、通远堡等据点,哪知一支部队在撤退途径分水岭时,遭遇清军夏青云马队的伏击,死伤二十余人,被夺辎重一批。
十二月三日,闻知大本营以“山县大将病休”而“野津道贯中将继任第一军司令官”,可能转变第一军作战方向于辽南后,立见尚文干脆下令各部放弃草河堡、通远堡等据点,向凤凰城退却、集中。也是在这一天,日军第三师团在师团长桂太郎中将的率领下,分三路向海城进发。
如此,倒是正合了杨格给聂士成献上的“不战而下”之策。
这几天,新编武毅军中营的弟兄们逐渐喜欢上他们的营官。
因为杨大人年纪轻轻,仿若700余官兵一样,在整个混成营中看不到一个年纪四十岁以上的“老头子”,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还因为杨大人对弟兄们很是关照,每个营帐中的火盆、每餐饭菜都是明证;更因为弟兄们喜欢聚拢在杨大人身边,一边捡起子弹一发发的给步枪合膛,一边听他讲一些年代久远的汉唐故事。当然,帮带兼马队队官刘大人、总督队官兼教习冯大人也会讲故事,可人家杨大人总能在故事中引申出一些道理来,让弟兄们渐渐地明白了一些事、一些人,还有自己的来龙去脉,有时候还可以惊喜地发现,大人故事中的那些英勇善战的主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