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一场海啸席卷渤海沿岸,海啸方退,暴雨倾盆,沿岸海水漫溢之处又遭清灾,漆州、乐亭、唐山、宁河、天津等地临海低洼处尽成泽国,到处沟渠垂塞、禾苗倒伏,春耕成果毁于一旦。
海啸和暴雨让杨格的行程一再拖延,四月二十六日方从营口登德舰“威泽尔”号成行,随同者有充任翻译的荫昌、帮办文书曹文翰、马井杨春三人。陈张则协助赶到牛庄收入希字军散兵的周馥,在收拢部伍后协助刘松节整编之。同时从辽东出发赶回京师的还有走陆路的一等shì卫、黑龙江齐字新营步队统领荣和、武毅先锋军营务处提调玉瑞率领的镇边军哨长保昌、武毅先锋军教导总队第四大队长巴哲尔等两百三十七名满、méng、汉军旗人。
暴雨过后是yīn雨绵绵,渤海上能见度较低,德舰只能以口节的速度航行。
此时的杨格无心应付德国军事观察团的那些“外交军人”,反正该给人看的,给了,德国佬要的战役资料,能给的也给了。他们自己个,儿分析、研究去,与杨某人此行无干。
面圣召对,乃是海啸之后忧心仲仲的杨格最为关切之事。身上舰上,心却在沿岸那些灾民身上,如果直隶官府处置不力造成大量流民,势必让移民数量陡增,在没有准备好充足窝棚、农具、种子、。粮、衣物之前,大量流民如果涌向关外,将造成一场灾难,比海啸更严重的灾难!其结果不单单是死人的问题,而是移民实边会被他人诟病,很可能会因此中止!
没有移民实边就没有关外一个以军垦为初始,以工矿业建设的中心,以期最后形成一个,有别于关内的社会体系、军政体系的大战略实施契机。
改革整个中国的政体,积重难返之下乃是千头万绪,难度太大。在几近无人的关外创造一个新政的典范,相比之下要容易许多,其成果可以直接利用为军事实力保卫边疆也好,入关改朝换代也罢,有了实力,杨格才有充分的政治发言权和改革全国的资本。
故而,在登岸之前杨格必须想好如何应对署理直隶总督王文韶,力争让直隶的灾情不人为的变相转向关外;杨格还必须想好如何应对光绪的召见拿出一个……对光绪胃口的整军和浅尝辄止的改革计划,以应付和谈之后全国舆论的“海啸”。
“笃笃。”钢制的舱门被敲响了角昌的声音响起:“杨镇台,前昌有事求见。”
带着慈禧意旨到甘泉堡“拉人”的陈篱和荫昌都不太称职,浅浅说过“老佛爷对杨统领的看重……”之后,说的更多的事情还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