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等待的耐心】(第1页)

202

西苑,瀛台的补桐书屋,原本是乾隆皇帝最喜欢的读书之处,此时却成了光绪的烦恼之地。

书案上摆放了一摞折子,皆是都察院、科道官员们弹劾依克唐阿、杨格的。其中一道折子更有言之凿凿的指出——杨格sī受承恩公桂祥馈赠之宅院,为五间门脸的王公规制,杨格已携家眷入住,实乃大大的违制之举。又有人说——杨格在朝廷尚未就大凌河牧场、养息牧场事形成定议之际,sī卖王田,实在是利令智昏,其中必有贪渎情节。还有人说——依克唐阿镇守盛京而纵容杨格胡作非为,借移民实边事行招揽人心、财权之实,图谋不轨。甚至有人如亲眼目睹一般,说移民出关苦难不堪,力竭倒毙于路旁者比比皆是,如今的辽西已然成为人间地狱一般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道理,读了众多圣贤书的光绪明白,可是明白道理与情感变化不是那么一回事儿。拉拢、重用杨格,并非是说皇帝与杨格之间有多深的感情交流,有多么的知己,而是皇帝要利用杨格的卓越军事才华和手中掌握的两万余百战精锐,从而在与太后争夺淮系北洋实力中生出,建立稳固的皇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要拉拢的杨格也就是需要提防的杨格。

有防人之心就有顾虑,在众多谤言一摞摞摆放在眼前时,年轻的光绪心境岂会平和?心智又哪会清明?

移民实边去让汉人去开垦荒地,不是让汉人去侵占大凌河草场,那就是良田又如何呢?那是皇家的!是王田!杨格的折子一到,王公贝勒们由此大哗,喧哗之声未散,又传来杨格出卖王田与sī人的消息,事情越发难以收拾了。

天下人之君,当对天下人一视同仁。说来,让移民们在“王田”上种植也不是啥大事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清国百姓可以在关内种地,也可以去关外种地,产出上缴赋税、心里有浩dàng皇恩就成。可是,王公贝勒的矛头纷纷指向杨格时,光绪不能不考虑帝位稳固的另一面——王公贝勒们的支持。

现实是除却恭王,就没有赞成移民实边的王公贝勒了!移民实边,这事儿办得艰难,要钱没钱,要调兵船也诸多难处,占一点牧场就引得朝堂大哗,掣肘无处不见!皇帝行事处处受到束缚,而杨格在外面做的也太出格,引来如此多的非议,可恼!

“哗啦啦”,书案被掀翻了,折子撒落一地。

门外值守的一等shì卫荣和闻声进屋,半跪行礼道:“奴才请皇上万安!”随后,一群太监宫女们也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