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40
只要一向软弱得如同面团一般的大清国的陆军能在远东狠揍俄军,德国人会很高兴的看着盟俄国佬被揍,甚至不排除悄悄帮助大清国陆军的可能。
杨格的论点就是如此,对于荫昌脑子里对国际关系的认识,绝对是颠覆性的,自然要给“午楼兄”以足够多的思考时间。
列强绝非铁板一块,洋人绝非一个国家、一个思维。各国环境不同,发展策略不同,在以欧洲为中心的当今世界,在远东的利益需求也就不同。
英国需要的在全球的绝对商业利益和保证其商业利益的海霸权,其海力量在全球调动、耍威风需要的港口、补给地,无一例外的成为其殖民地,只有在远东的大清国不同,名曰:口岸,租界,租借地。为何?大清国毕竟有三万万六千万人口,毕竟有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真正把这个庞大的、古老的帝国逼急了,就算用大刀长矛来对抗英国强大的舰队也不是不可能。英军可以在沿海以及海岸纵深三百公里范围内逞威风,继续深入呢?以英国陆军的本事杨格有把握在纵深内机动作战中让其吃足苦头。陷入一场不划算的战争,不符合一副绅士派头的海盗商人英国的利益诉求。
法国是列强中唯一在清军手下失败过的国家,在中法战争之后,对远东中国的态度大为软化。意图很明显,稳固安南的既得利益,利用经济手段在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南部实现商业利益。法国这种效法英国以经济利益为主的殖民手段,得到了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喝彩。实际,法国的目光没有一刻离开过德国,没有一刻离开过失去的洛林——阿尔萨斯。即便此时的大清国突然发了疯扇法国人几个大耳刮子,法国人也未必会对远东的古老帝国大动干戈,最多就是利于在金融和工业技术颇为依赖法国的俄国人表示一点不满而已。
德国被法国死盯着,出海口受到法国的威胁,虽然与英国亲戚的关系相当不错,可是德国工业发展的速度太快,对海外工业原料供应和工业品市场需求急速提升,那么,建设一支可以压到法国的海军舰队就是必要的了。只是德国人此时显然没有意识到,当自己的海军规模超过法国海军时,就已经足以引起英国亲戚的不安和敌意了。满清中国是德工的最大买家,如果德国高层像西门子公司那样具有全球化经营理念的话,在远东设立大型军工企业不是不可能。远东的矿产、远东的廉价劳动力造就在远东销售的军火,德国人在其中大赚特赚,有何不可?其实,德国人不是没有这种眼光,而是忌惮于自身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