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的杨格鼓足中气侃侃而谈,详细规划了野战重炮兵、野战炮兵和步兵炮兵的战术分类特性及协同作战要领,阐述建立“庞大的曲射炮兵”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建立在曲射、直射,重炮、步炮基础上的步、炮、骑、工、辎协同作战时,战役组织形式和主要发生形态。
没有一定军学素养者,肯定是听得云里雾里,甚至不知所云。而在场的绝大多数人,却感觉到杨格的讲话如同掀开了一道窗户。窗户内,兴许还是炮兵轰击、步兵对射,骑兵突击窗户外的军事世界全然不同,在杨格的描述中,前线步兵是炮兵的观察员,通过旗号、灯号、军号和野战电话线路、有线电报或者无线电报通讯,为“压制炮兵”提供准确的实时、实地敌情和炮击方位标准参照物。
前线步兵除了召唤压制炮兵的炮火支持之外,还具有独立的、以“新型步兵火炮”为基础,直射、曲射相结合的炮兵分队,可以独立的解决一些战术战役问题。也就是说,步兵的发展倾向是向轻型炮兵和前线炮兵靠拢,并保持了步兵以往的战术战法特点。
在杨格描述的决定性战役中,总司令部直属预备队炮兵负责10公里左右的敌军纵深要点炮击、敌军重炮兵阵地的压制炮击,适当时候加强军属、师属组织的炮击作战;军属重炮兵相机配属在主防御(进攻)方向,与师属炮兵协同,在主要地段上集中起绝对优势炮火,又根据直射、曲射炮火的不同性能,赋予其或打击敌火力支撑点、屯兵所、弹药所,遮蔽敌增援部队通道或者敌前线部队撤退通道,以火力孤立、消灭敌有生力量,或以重点掩护炮击和徐进弹幕射击掩护我方步兵进攻。旅、团属炮兵则侧重于前沿敌火力点和坚固设防阵地的打击,以轻炮的机动性伴随步兵进攻。形成持续的、强大的火力打击能力。
未来陆战的组织形式,已经被杨格的一番说话复杂化了,可以说,没有指挥炮兵作战经验、能力和深刻协同作战意识的将领,今后将无法胜任团级以上军事主官或者主要幕僚之责任。
武备学堂总办联芳是一位办理外交出身的洋务派满族官员,也是一位事务性官员,对这种军事的、技术性的话题几乎毫无所知,只能在一旁“不知所云”的观察德**事代表团成员、学堂教习和那些炮科生们的容色表情。特别注意了德国陆军中将索林伯格。那位德国将军此时在新聘任的德国教习哈森特的翻译下,满脸都是如痴如醉的神情。
感觉无聊的不仅仅是联芳,在他身边的铁路督办盛宣怀也是如此。盛督办此时有些后悔在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