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 【日本扩军四十万】(第1页)

因为远东铁路布拉戈维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段,乌苏里斯克——海参崴段被边境军事冲突“无情破坏”,俄国人修改了大铁路的最终线路,决定不再修复被破坏的路段,从赤塔开始改线到进入清国境内,横穿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一部分,到达乌苏里斯克。

没有大铁路,俄国人就算只在远东驻扎二十万军队,其现有交通运输条件也无法满足二十万军队长期驻扎所需。如果依靠人力和畜力来维持欧洲部分对远东驻军的补充,需要经常xìng的动员四十五万人力和上百万的畜力。如果依靠海运补充,一旦远东发生战事牵扯到欧洲列强的利益,德国、英国可以随时封锁bō罗的海和北海航道,让俄国在远东的二十万“远东军”失去补给。

铁路,筑成铁路是俄国人维持在远东军事存在的关键,为了这个关键,俄国人也只能向扇了自己一个耳刮子的清国人“让步”了,即便还是清国人耍了手段,秘密向英国借款投入华俄道胜银行作为股本,事实上占据了58%的股权,让华俄道胜银行从某个角度上成为中兴银行的一个“涉外资的金融分支机构”,俄国人和法国人也隐忍不发。

英国人在借款变成东三省发行的纸钞后,却对清国地方军政势力更加欣赏,认为以李鸿章、杨格和依克唐阿等人主导的“北洋新军军政集团”能够替英国人看牢俄国人。

当然,英国人不是傻瓜,他们精明的很。窦纳乐原本在1896年4月就拟任驻华公使,因为李鸿章在德国和俄国的活动,以及远东清国新军向北部边境开进的行动,让英国人敏锐的感觉到“远东要出大事儿”!英国人要等待结果,曾经拥有陆军上校军衔的窦纳乐爵士的任命也就拖延了。事实证明英国政府的判断是正确的,随之而来的是英国在远东战略的调整,国策调整是在政府、议会各方势力的争吵、纠缠中达成的,而首相兼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大胆的“秘密借款”和英军在南非的军事冒险失利(800英军偷袭2000布尔军中伏,死伤130余人),让国策调整总算在“清俄收束边境军事、东清铁路即将开建”的消息中完成。

因为,清国人如果得不到英国的支持,就会与俄国“化敌为友”,为俄国人的东进敞开大门。清国人兴许可以丢弃他们的国土主权,可英国人绝对不愿意让俄国人在远东得到不冻良港,修成大铁路,彻底在远东扎下根来,独霸清国利益,从而形成建设大舰队的基础。

窦纳乐这才得以启程奔赴远东出任驻清国全权公使和韩国公使。

1896年11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