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的天气很寒冷,四九城里的某个角落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空气中带着浓郁的火硝味道。!。参谋次长荫昌身穿一袭深灰绿色的“李氏毛呢”大衣,肩的一颗金色五角星在贵胄武备学堂大门口的灯笼光线下,发出略带红色的金光。
陆军部侍郎李光久也是相同的打扮,大衣扛着陆军少将的肩章,与参谋次长并肩站着,目光盯着铁狮子胡同口,等待着皇帝大驾光临。
二人没有说话,接到钦命来此等候的当时以及此刻,二人的心思几乎一样,却又有些小小的不同。
如今,满清中国的新政在关外三省的推动下势不可挡的要深入了,从整编军队、移民实边、推行西学深化到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在这一阶段首当其冲的就是满汉矛盾。在此问题,皇帝是被杨格以及杨格背后的新军体系推着在走,这种境况是从京营八旗出关的第二阶段开始。由此,皇帝和新军的矛盾日渐深重,往昔主动新政的皇帝在新军推动着新政时,表现出颇不情愿的意态。
荫昌要清君侧,杨格下令对贵胄武备学堂学员强制军训,荫昌非常支持,这就是变相的“清君侧”!皇帝身边少了这些人,杨格如此雷霆手段“圈禁”这些人,都会令皇帝身边谗言小人少了许多。
李光久身系着北洋——新军体系和湘系的利益。湘系的利益因为皇帝的“掣肘之策”。而在北洋——新军体系眼中益发重了几分,年后,皇帝就要颁布钦命任命刘坤一为内阁议政大臣兼陆军部尚了。不过,李光久清楚的知道一个事实,虽然李鸿章和杨格给了湘系足够的利益,但是一旦南洋武备学堂、第五军、第六军筹建、编练,势必要引入北洋武备和1、2、3、4军的基干力量,包括中低级军官和士官。一年之内,第五军、第六军就会乖乖的听命于参谋总长杨格。
也就是说,杨格需要一年的时间!他不能因为新政与“大义正统”的皇帝决裂而导致国家某些新军势力不及的地方分裂。这一年时间里,也是西北边防加强建设兵站补给体系和蒙古漠北四部骑兵部队建设的关键时刻。
因此,无论杨格以何种态度“挟制”皇帝在新政道路勉强前行,杨格与皇帝之间目前的关系不能弄僵。不能决裂,所有“推动皇帝前行”而产生的裂痕,都需要李鸿章、宋庆、丁汝昌、奕訢、刘坤一、李光久以及荫昌等人来弥合。
二人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思守在贵胄武备学堂门外,敬候皇帝大驾的。
亥时初刻,四盏宫灯引路,一大群一等侍卫、蓝翎侍卫、亲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