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柏林郊外的巴特.埃姆斯村西面有一堵高大围墙,围墙内有风格简朴的建筑群和阔大的操场,嘹亮的军号声,尖利的铜哨声和严厉的口令声时时在围墙内响起。这里,就是德意志帝国陆军低级军官们向往的圣地,被称为“帝国陆军将帅摇篮”的柏林军事学院。
帝国总参谋部第二处科员埃里希.鲁登道夫少校就毕业于此,31岁的少校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早早地在岗哨前下马,检验证件之后,牵马步向中央的一座三层小楼。
少校来此不是因为思念母校,而是奉总参谋长施里芬伯爵将军之命,前来找学院院长比洛少将探究一个战略问题。顺便地看一看在11月底进入军事学院基本系、军种参谋系学习的那五十名清国学员,他们被学院编为一个清国排。少校一边走一边看,试图从操场上那些身影中找出脑后拖着大辫子,有着低矮的额头、低矮的鼻子和黄皮肤、黑眼睛的“同学”,直到他系好战马,步入院长办公室之前,他都没有发现目标。
“埃里希,欢迎你回来。”比洛少将担任院长之职已经五年了,明年就有可能升任某军军长,晋升军衔为步兵中将。
“将军阁下。”鲁登道夫立正行礼,一年前,以优异成绩从此地毕业的他正是从少将手里接过文凭,得到文凭上院长签名的高度评价,以之成为总参谋部第二处的一员。
“你是为清国学员而来?请坐。”
“不,阁下,卑职是为您提交的战略报告而来。”
“那是一回事。”
什么?!埃里希.鲁登道夫被院长的这句话弄糊涂了,军事学院院长比洛少将向总参谋长提交的一份战略研究报告,竟然与来到德国,进入军事学院不过一个月的那些清国人有关?!
隔着宽大的办公桌,比洛欣赏过少校惊讶的神色片刻,微笑着从抽屉里取出一份在德国人看来,字迹潦草的文书,递给少校,说:“这是物理和战略的结合,轴枢战略设想和加强门扇的轴枢远端重量,能赋予旋转的门扇更快的速度和更猛的打击能力。”
少校已经从总参谋长那里得知了这个战略,接过报告直接翻到最后一页扫了一眼,说:“舒尔泽.陈?”
比洛纠正了少校的发音:“树泽,陈。按照清国人的说法,是陈,树泽。这个人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了清国天津武备学堂的课程,以最优秀的成绩取得赴德留学资格,在此之前,他还拿到了清国的大学(举人)资格。这篇东西,是学院对清国学员入院测试时获得的。亲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