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
京师督军胡同的督办军务处换了大清帝国国防军总参谋部的招牌,在1896年5月还是个纸糊的衙门,也就是装门面的招牌而已。
杨格每天早上在衙门里处理公文两个小时,然后就打道回府,真正的总参谋部职能还未展开,关要的机务在自家宅子的前院就能完成。而随着边境零星武装冲突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他更多的时候是移到内院的书房办公,他觉得在那里更能集中精神思考战争的问题。这是一个奇怪又矛盾的现象,前院是军人扎堆,后院是女人扎堆,杨某人这是在考验自己的精神力吧?
世界列强关注或者忽视的三国演义,越来越向杨格预料的方向发展,当然,也有出乎意料之外的。那是皇帝在文华殿“亲切会见”了日本国驻清公使代办林董,陆军部尚书荣禄速度飞快的交给参谋总长一份名单,名单罗列了三十一人,由朝廷出银子公派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军事。
在培养满族军事人才的事情上,皇帝和荣禄同样的急迫,总算是走到一起来了。而皇帝如今的斗争对象不是又去了颐和园过夏天的太后老佛爷,而是在南河沿宅子里操纵三军的杨某人。
哼哼,对付我?得!来吧,咱过过招儿。
杨格爽快的在名单上签了字。
慈禧发动后党们弄来的三百万两银子,一个子儿不少的落入了参谋总长手里。这笔钱的到手的同时,皇帝要求半年内给两个师的禁卫军弄到7公厘口径的、改进型的88年式步枪,其实就是96年式步枪。既然钱都送到兜里了,那就用呗!德国机械工程师其实应该成为枪械工程师已经看到96式,虽然出于不同的战术理念(很怀疑工程师有没有战术意识)和清德两国越来越友好的关系,科勒没有对96式步枪提出批评,当然也没有夸赞这条明显是剽窃了大多数88年式步枪设计的东西,但是,科勒本人认为实枪可用。
图纸无需修改,只需搭船送到德国即可制造,以德国六大家轻武器生产厂的产能,三十万条步枪只需三个月就能完成,还是在保障德军装备需要的基础上。那么,在8月间,杨格就可望得到三万到五万支步枪和一千万子弹的补给,加上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局和江南机器局三家提供的一万支步枪和最少三百万发子弹(是在冲抵外购军械款和实际投资的过程中挪用部分,用于天津机器局产能扩大的基础上)。以此换装第一、第二军的装备,替下的军械装备垦屯兵团。到了9月之后德国送来的军械,才逐步装备禁卫军。
如此一来,屯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