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山风凌厉,二道沟的背风处,一群身穿大清国淮军号褂的青年人背靠背地围着一小堆篝火,就那么坐着打盹,居然大多数都进入了梦乡。
有人睡,就得有人醒着。
杨格规定,自己、刘松节、宋占标、巴哲尔四人各带两名弟兄轮换值班警戒,每班两小时,在此基础上,杨格还主动承担了人最容易犯困时段的那一班——凌晨两点至四点,最后一班则是刘松节带队。
一明两暗的哨位布置适合与随时可能被敌偷袭的地区,二道沟距离草河堡不过20来里,当得起如此小心谨慎。
尽管身下铺了一层衰草,可杨格还是觉得冷,趴着趴着的身体就失去了大部分的知觉,本能地以肌肉痉挛的方式增加热量的转化,保持体温。尽量隐蔽、尽量减少身体运动的暗哨比明哨苦多了,可不知底细的人乍一看去,明哨得站着、游动着,多累啊?
咯咯咯......牙关不住地互相碰击,连接下巴的韧带似乎酸痛的麻木了,杨格知道,这一班站下来,明儿的腮帮子就要酸痛一天甚至更长时间。记得部队有一次上高原拉练,好多人在露营一宿之后都患了上腮帮子不利索的毛病,何况,现在杨格身上的装备远远不及以前的那个时代,防冻保暖的措施简单到只有一身棉衣和靴子里的乌拉草。噢,对了,杨某人身上还有一件日式军大衣。
带着担心,杨格伸长脖子看了看远处的一丛灌木下,那是另一个暗哨所在地。看来,那边比这边要避风一些。
灌木的远处是高耸的摩天岭,杨格今天特意用经纬仪测量了一下,算出摩天岭主峰的相对海拔在800米以上,实际海拔高度应该在1100米以上。无论从东面还是西面看摩天岭,都有一种直插云霄的势头,故而,摩天岭之称倒也名副其实。不过在100多年后,摩天岭已经被“黑山”这个名称取代。
看着摩天岭,杨格的脑子里却快速地过着前日军议时提出的作战方案,天一亮,草河堡这边就得打响,随后,新奉军统领耿凤鸣就率刚刚开到摩天岭一线的两个营发起对连山关的佯攻。而聂镇台则率领马步队三营迂回岭北小道开到二道沟与斥候队会合,并与镇边军前锋建立联系。
草河堡和连山关几乎同时打响,日军指挥官会作何反应呢?从军学角度出发,杨格反复推测过日军可能的反应,却无法真正的确定日军指挥官的想法。因此,变数依然存在!也因此,作战方案中必须保留对应变数的措施。
通过两天的侦察,日军在草河堡——连山关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