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海防方略】(第1页)

海河入海口南面的大沽口炮台,寒风吹拂得两根旗杆的龙旗“噼啪”作响。两队已经被督办军务处划归北洋舰队的淮军炮勇列队于天津镇总兵罗荣光身后。

一艘悬挂着德国旗的商船发出“呜呜”的汽笛声驶过炮台,罗荣光举起手中的小旗,炮勇们顿时散开在六门旧式克虏伯20要塞炮后,装填发射药,次序击发火炮。

“轰轰轰”六声炮响,寓言一路顺风。大清国贺俄国新沙皇加冕专使大臣、出洋考察领队全权大臣、内阁首辅大臣李鸿章以及陆军留德学习武备生、军官五十人,北洋舰队以刘冠雄为首,留德学习管驾、操炮并接收“飞鹰”舰人等六十三人就在那艘德国商船。

旗杆下,杨格用单筒望远镜目送商船远去,心绪一阵激动又一阵担心。

大清帝国朝廷包租的德国商船巴登巴姆号,实在是载着杨格满腔的希望和满清中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所要执行的国际战略。联德、抚俄、制日,三者结合的背后,有英俄矛盾的国际政治大背景下的英国远东政策的阴影,英国人是用对日本人的明里暗里的支持,逼迫中国人与德国人合作,向俄国人“靠近”,竭力打压有英国撑腰的日本人。

如果俄国人少一点狂妄,多一点对当今中国的清醒认识,那么,俄国就不应该向满清朝廷提出“筑路及拥有路权、沿路矿权和驻军护路权”的要求,更不应该提出“租借胶州湾或者旅大港口”的要求。如果,俄国人是真心的与中国结成防御同盟,提出的是“中俄两国合作修路,共同建设军港使用”的合作条件,那么,中俄两国在远东的结盟,是完全可以对抗越走越近的英日两国。

可惜,俄国人在面对清国朝廷时没有保持住理智,即便是在感受过阅兵的震撼之后,拥有百万陆军的俄国依然没把只有几万新式军队的清国放在眼里。那,在李鸿章竭力促成清德两国加强交流,以清俄同盟谈判拖延时间的同时,杨格绝不介意在适当时候敲打敲打俄国人。

敲打俄国人,不仅仅保障未来十年关外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也是让德国看到中国新式军队的力量足以在远东牵制几十万俄军,对加强清德关系颇有好处。

只是,老师李鸿章以七十高龄出洋,不能不令人担心呐!

荫昌登炮台,见炮勇们在清理刚刚打响过的炮膛,罗荣光站在杨格背后十几步远的地方,如杨格一般一动不动。船,早就去得远了,去辽东的船也已经备好,冷飕飕的炮台,这二位唱得是哪一出啊?

向六十二岁的罗荣光点头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