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 【天无绝人之路】(第1页)

376

高踞281.2高地上,可以纵览整个“战场”,所有以环形标靶、稻草人、刷成一段段白色的木桩构成的不同目标都清晰可见,还能看到前方几个高地上的急造堑壕工事的部分痕迹。高地下的“敌联队驻地”还有已经不堪使用的旧式火炮、火炮副车,树立有木拒马,挖了几道浅浅的防突击壕,还树有几面蓝色的旗帜。

总体看来,演习场的预设还是像模像样的。

埃里希.鲁登道夫步兵少校,如今是大清帝国国防军参谋总长的特别副官,特别之处在于少校虽然与柏林军事学院的陈树泽等人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友谊,也学了一些简单的汉语,却完全不敷需要,必须自带翻译才能与参谋总长大人沟通。少校受命从柏林的参谋总部来到远东中国的参谋总部,主要责任就是沟通!

杨格有杨格的想法,时常都把少校以及少校的翻译带在身边,随时提点,此时也不例外。

“埃里希,说一说你的感觉,对中国的,中**队的,司令部的。”

通过翻译,鲁登道夫说:“阁下,如果卑职以德国陆军军官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天来看到的一切,就只能说,你麾下的中**队是脱离中国国力现实的,换一句话说就是穷国、弱国的,新生的强军。司令部里就带着这种痕迹,我能感觉到各部门之间还缺乏必要的磨合,还没有在司令部运转中得出经验,确立司令部在平时和战时的工作条令规范,很多军官们不能在演习司令部准备、演习部队集结行军、进入演习场战前准备......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准确、有效执行、实现高司长官的意图。”

“哟,一针见血啊!”杨格嘴里赞扬着,心里却有几分苦涩。鲁登道夫的眼睛很毒辣,一眼就看穿了中国陆军当前存在的问题。军团、军、师、旅各级司令部还没有组合成一部高效、精密的战争指挥机器。这也是杨某人每年派出五十名学员到德国留学的最大主因!缺乏高司运作经验,缺少必要的战略情报研究、执行部门,缺乏大兵团作战的组织指挥经验,缺乏战略层次的计划、执行能力,缺乏战役计划的正向下达、逆向检验、双向磨合能力。这些......在未来的全面战争中将是致命的缺陷。

面对寡薄到仅有的弹药库存,花费高昂的代价组织实兵实弹军事演习,杨格希望收获的东西有外在的、内在的还有潜在的。外在,是要撬动朝鲜局势继续向有利于中国战略执行的方向发展,此次军演和山貂训练本就有紧密的联系;内在,是要让推演的创新战术变为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