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老毛子下软刀子】(第1页)

~lvex.《》~325

杨格在吉林城停留一夜后并未立即南下,而是东去宁古塔视察了第二批京营八旗安置准备,在东三省总督依克唐阿叠次电报催促下才在如期而至的大雨中转道向南。

所谓百里不同天,宁古塔东部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部、南部则因长白山的阻挡和渤海的影响,雨水小了很多,可对吉林、黑龙江的防洪准备也是一场考验。移民盛京是成功了,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参考,却又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志锐发动第一批八旗成以校为单位和汉族移民组织的垦屯兵团一起,在二道松花江两岸筑成一道不高的土坝,就匆促的时间和有限的人力以及要支持两个旅两万人出境作战的后勤补给而言,算得上是颇出力而且颇有能力的了。

杨格一边走一边看,依克唐阿却是急得跳脚。

俄国公使喀西尼到了奉天城,清俄两国的停战以及继续圣彼得堡未竟谈判中牵涉东三省地方的事务,朝廷没有专断,交由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和东三省总督府,与俄国人“商量着办”,商量妥当了再签约。

在依克唐阿看来,老毛子的援军越来越近,边境虽然停火了,可和约没有签订之前,得到援军的老毛子会不会翻脸?这是一个大问题呢!老帅当然知道杨格主导此战的战略,正因如此才生怕在最后的关头断送了前番的努力,给大清国引来一场承受不起的全面战争。再说了,跟俄国人也谈得七七八八了,能不能成,还得杨格看了拟定的条约草案之后表态再定。杨格要说不成,那就不成喽,得重新谈过。故而,喀西尼也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却在东方支队随时可以向海参崴进军的节骨眼儿上不敢造次,还得老老实实的在奉天城里跟总督大人磨叽,恭候参谋总长的大驾光临。

总算,到了8月2日,杨格在铁岭北面三十里处的高丽屯来电,3日傍晚铁定赶到奉天。

3日傍晚,西方红霞满天,东南方的天际却涌起一片片羽毛状的云彩来,羽毛越堆越厚,颜色也随着天光的逐渐暗淡和云彩的厚度增加而呈渐铅灰色,预示着辽河大平原的晴日即将过去,雨水季节到来。

北门,冠盖云集,军伍整肃,旌旗飘扬,人头攒动。

关外军团司令部没有打算给喀西尼等俄国人面子,事实也是如此,参总带领第三军在边境地区打了几场漂亮仗,挫败了骄横跋扈的老毛子强租军港、强修铁路和强夺路权、矿权的企图,就值得欢呼、庆祝嘛!

刚刚组建完成的,隶属军团司令部军政部宣教处的军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