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法保留督办军务处这个临时机构,让奕欣借此重新掌握军权,此事早在光绪和恭亲王的谋划之中,只是忌惮于太后用“祖宗体制”来压,并煽动“唇亡齿寒”的地方督抚、满族亲贵的守旧派群起反对,故而迟迟未有提出。
代表了淮军一半,实际战力一大半的杨格提出以督办军务处为全军的总参谋部,正投了皇帝和恭亲王之好,就等明日早朝时由杨某人正式提出了。
不过,总参谋部的名义有了,如何落实,如何与编练新军结合起来?光绪、奕欣、翁同和、李鸿藻四人中,稍微谙熟军务的奕欣尚且不言,其他人就只能等着杨格“献策”了。
杨格却是胸有成竹,督办军务处要真能成为总参谋部,大权绝非在奕欣手中,而在杨某人手里。当然,这还需时日才能实现,实现之前必须给皇帝和恭亲王一个定心丸。如今,李中堂回任的可能几乎全无,为免慈禧假王文韶之手消化淮军,就只能将武毅军、武毅先锋军直属于督办军务处,再以武毅先锋军的军制健全为开端,以举办系统军事教育为基础,逐步充实基层军官,从而选拨、培养出一批中、高级军事参谋人才,充实督办军务处及直属两军。到了那时,督办军务处还不是杨某人的天下吗?
再说了,恭亲王老矣,他老人家天元几何?
杨格没有权术的手段,只有三个优势。
知道历史的走向而在各大势力中左右逢源;会整军打仗;年纪轻,有的是时间!
“启禀皇上臣前日在直隶督署述职逗留时,广西按察使胡大人提出保留定武军,将定武军作为武毅先锋军之后备。王制台也有此意,臣乃冒昧答应从辽东抽调两营精锐及军官一批,充实定武军并新法整训。如今,臣属下有武毅先锋军、待整编之希字军、定武军三部,官兵员额合计为两万六千余人;直隶提督聂军门、德州总兵冯镇台麾下还有三十二营淮军正在整编为武毅军,员额总数为一万三千余人,两军合计四万。臣以为两军当纳入督办军务处直辖,为全队新法整编之标范。”
投其所好,拍马屁者最擅长用这一招。杨格这记马屁正好拍准了位置。光绪眉眼带笑频频点头,恭亲王捻须看着杨格,满脸赞赏之意。
“新军编制法,当参考德军,比照日军权衡俄军,日俄两国为大清邻国,俄国素有世界第一路军大国之称,可动员之陆军力量达两百万以上;日军进步神速,清日一战,已成大清之劲敌后患。故而新军编制必须在考虑战法转变,人才培养以实现参谋幕僚为军令核心体制的同时,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