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下) 这叫人怎么等?(第1页)

为了保密或者说避免扰民,联军司令部把联军中央方面军的混合变脸工作放在人口密度相对小一点的乌法大平原上进行,理论上这里是伏尔加联邦下辖的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的土地,从乌法以北的联军最早在乌拉尔山脉以西建立的第一个大的军事基地开始,沿着被联军后勤掌管的筑路民夫大军拓宽和整新的乌法萨马拉公路,星罗棋布的驻军兵营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

乌法、米尔纳、图依马济、十月镇、巴夫雷、布古利马一直到萨马拉,公路沿线的十几个城镇附近都建起了临时大兵营,几十万联军的涌入使得乌法大平原在冷清了没几天后又再一次的热闹了起来。

早在2个月前的1918年6月1日,协约国东线联军在西西伯利亚首府鄂木斯克成立之前,中国参战模范军全军已经扩编到26个步兵整编师加一个装甲师,全军总数达到81万人。此外还有航空队六千人,其中全天候飞行员2000人,地勤人员6000人,各型飞机五百多架。

之后联军成立之时,王庚一共只调用了吴佩孚的第三集团军的三个整编师加上孙良诚的装甲师参加组建第一阶段联军而已,第三集团军原来的赤塔、尼布楚和乌兰乌德三个军分区的防地则交给当时新编组的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五师和第二十六师作为后备队驻防,事实上这新编组的三个师都是老兵,第二十四师师长白崇禧、第二十五师师长孙连仲、第二十六师师长刘汝明!

在整个六月份和七月份,随着协约国东线联军在乌法战役中的辉煌表现,中日两国国内都继续涌现着爱国青年参军报效祖国的热潮,中国国内新招募的新兵补充旅达到了12个之多,日本国内也组建了2个预备师团。

联军司令部决定要从国内继续向伏尔加联邦的东线战场各增援三个中国整编师和三个日本师团的消息在两国内部传播时,无论是中国国内的参战军各师,还是日本国内的各甲种师团,都为了这些名额争的头破血流。

张维玺、熊式辉、孙良诚、李鸣仲这些家伙一晃就从少将旅长混成了中将师长,为中日同盟开疆辟土无数,打的苏俄老毛子落花流水的故事在中国国内传的大街小巷都耳熟能详,而日本方面,畑俊六、板垣征四郎特别是年仅29岁的石原莞尔,一个陆大22期首席毕业的畑俊六39岁一年跳三级升了少将!一个陆大28期33岁的板垣征四郎半年跳两级升上了陆军大佐!

更有甚者,原本应该到秋天才毕业的陆大30期的当期毕业生,不但提前被借调到联军司令部,更是在三个月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