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就职典礼(第1页)

军『政fu』成立的次日,地方督抚中的实力人物张之dong就宣布拥护军『政fu』的决定,号召各省督抚加入军『政fu』。全\本\小\说\网\/

张之dong的示范作用,影响还是很大的,原本还处在摇摆不定中的其他督抚一见,都在心中掂量开来了。

接着,伍廷芳又马不停蹄的前往闽浙、两江、闽浙等地活动,仅仅只过去了五天左右,两江、湖广、两广、四川等重省就宣布加入军『政fu』,同时派员前往京师商量国事。

刘坤一、边宝泉、谭钟麟这些都是聪明人,心里跟明镜似的,早拥护,早加入,得到的利益最多,这时候切忌首鼠两端,摇摆不定了,既然连张之dong都已经屈服了,南方攻守同盟自然是瓦解了,他们也不想被指着脊梁骨骂成分裂份子。

所谓的派员入京商量国事,实际上也就是去京师商量怎么瓜分蛋糕,为各自的大佬争夺权力。

众督抚虽然同意魏季尘当那个军『政fu』什么大元帅,但是对于军『政fu』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政fu』,接下来中国实行什么政体,就众说纷纭了。

此时不比后世辛亥革命后,民主思想传遍中国,认为民主就是人人都有机会当总统,那时候只有共和制,你要是从共和制变为帝制,就是倒行逆施,逆历史的『cháo』流。

此时中国连君主立宪制都没有经历过,只是刚刚结束帝制而已,如果魏季尘此时提出君主立宪制,历史书上只会写顺应历史的『cháo』流,因为这是一种进步啊。

除了君主立宪制被提得最多之外。

当然,也有人提出军『政fu』应该仿照美国搞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反正大家都是一知半解,吵吵闹闹,没有一个系统的思想。

各省总督、巡抚与各自的幕僚商议良久,亦没有商议出什么来,这些督抚都是老旧大臣,远没有原先的革命党那么开明,做事喜欢从中国上下五千年去寻找答案,但是他们又不愿意魏季尘一人独揽大权,因此显得有些郁闷,商量不出什么来。

朝野朝野,这是朝中官员的反应,至于在野人士,思想就更为胡『luàn』了,各路人马那可是蠢蠢yu动,什么立宪派,维新派,民主派都是粉墨登场,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团体,趁着新旧jiāo替之时,诉求着各自的政治诉求。

可怜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刚逃出京师,乘船前往欧洲,大清又没了,等到他们得知消息,只好又纷纷往京城赶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