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苏运动(第1页)

张莘夫事件发生之后举国震惊,国共双方相互推卸责任。-< 书 海 阁 >-/国民党方面认为这是苏军或者**方面所为;而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于2月27日就此事答复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时却说:“张莘夫被害系暴徒所为”;**中央则在2月25日的一份内部指示之中声称:“国民党勾结日本人制造张莘夫惨案,作为反苏**的借口。”不过就在张莘夫事件发生时担任**抚顺市委书记兼抚顺军分区政委的吴亮平在wen化大革命之中曾经写有一份材料介绍此事,其中说道:“国民党派张莘夫等人来接收抚顺矿务局和抚顺煤矿,那时我们的方针是对接收进行抵制,他们未能实现接权。不多几天,他们就走了,我们派人送他们出去。到了半路,来了电话,说是苏联红军军官要搞他们。我当时在电话上听了,摸不清情况。当时苏联红军部队驻抚顺,实行军管,红军的事,我们无权管,(我)听了就说,让他们搞去,没有提出反对,这是政策上犯了大错误。苏联红军指挥我们部队,说他们是坏人,把他们几个人杀了。此事件给国民党利用作为进行**宣传的一个口实,使党的政治影响遭受了损失,迄今每念及此,辄深为痛心。这一事件的重要责任,是作为地方党委书记的我,应当负责的。为此政策上的大错误,我受到东北局给的撤销工作处分,我作了检讨,并于1月底离开了抚顺的工作。”

本来在张莘夫事件发生之前,中国各界对于苏军拆迁东北工矿设备,把机器作为战利品搬回苏联就已经有诸多不满,现在张莘夫事件发生之后,中国民众对于苏军的不满情绪更是急剧升温。火上浇油的是,在2月11日,经美国总统杜鲁门提议,美国、英国、苏联三国政府披露了1945年秘密签订的有损于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这更加引起了中国舆论的一片哗然。自2月16日开始,重庆、上海、北平、南京、青岛、汉口、杭州、成都等中国各大城市相继发生了反苏示威游行,要求“赤色帝国主义”(苏联)如约撤军。此时**又在政治协商会议上面提出承认东北**建立的“民主自治政府”。国民政府接收东北的军队应该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的要求,此事经媒体曝光之后群情更加激愤。

在2月16日的时候,由于苏联拒绝在2月初撤退,又把中国东北工厂矿山作为战利品。于是流寓重庆的东北籍流亡人士2000余人,在青年馆举行大会之后前往国民政府请愿,并且散发传单,要求苏军撤退,不得抢夺中国财产。紧接着。2月19日,南京也发生了反苏运动,南京临时大学补习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