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飞抵陪都(第1页)

乔治并没有在南京继续逗留,他在和蒋介石夫妇进行会谈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2月22日就匆匆离开,再次乘坐飞机踏上旅途,马不停蹄地前往陪都重庆。飞机在云层之中不断向西穿梭,透过朵朵白云的间隙,天色苍茫而混沌,如今的中国政治局势也如同这灰暗的天空般阴霾不堪。望着飞机下面这片自己曾经出生成长的土地,乔治不禁思绪万千,他以前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将会以如此特别的方式回到故土。一想到中国人民刚刚享受了抗战胜利的喜悦,却马上就要再次经受内战的蹂躏,乔治就不由自主地忧心忡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朝诗人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里面的这句点睛之笔不禁涌入了乔治的脑海之中。

“将军您是否在为此行的使命而感到忧虑,不如看看这份报纸吧,或许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洛克菲勒看到乔治愁眉不展的样子,以为他是在为此行能否顺利完成调停使命而感到忐忑不安,于是给乔治递过来了一份报纸。当然洛克菲勒现在已经知道乔治对中文的掌握和英语同样熟练,所以才敢把一份中文报纸拿给乔治翻阅,不然就该自讨没趣了。

“谢谢你,克劳德。”乔治对洛克菲勒微微一笑,顺手接过他递过来的报纸开始翻阅。洛克菲勒拿给乔治的这份报纸是12月20日出版的《文汇报》。《文汇报》是当时中国的一份年轻报纸。于1938年1月在上海创刊,在抗战胜利之后,《文汇报》因为立场鲜明地反对内战,让当时的国民政府十分不满,迫使《文汇报》于1947年5月24日停刊。不过在各界爱国人士的帮助之下,《文汇报》的报社同仁一路辗转,于1948年9月9日在香港复刊。解放之后,上海《文汇报》也成功复刊,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两家《文汇报》,不过目前这两家《文汇报》并没有任何隶属关系。

在20日出版的这期《文汇报》上面。发表了总主笔徐铸成撰写的一篇题为《向寇蒂斯特使进一言》的社论。社论之中说道:“寇蒂斯特使今天到达上海,四百五十余万上海市民,不分男女、老幼、党派,没有一个人不表示热烈欢迎。这是中美外交史上的空前盛况,中国人民为什么要这样呢?答案是很明显的,因为大家都希望中国能够统一、强大、自由、民主。寇蒂斯特使是奉杜鲁门总统之命而来,而就在他启程赴华履新之际,杜鲁门总统发表了对华政策声明。不仅是美国政府的态度完全明朗,而且美国所希望中国实现的,也正是我们所要努力贯彻的。寇蒂斯特使来华的唯一任务,也就是把中美两国所怀抱的共同理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