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豫州之争(第1页)

这话进入谢安和王彪之耳中,谢安倒是不置可否的样子,王彪之淡然一笑,内心暗叹一句后生可畏,又看向陪坐在旁的刘霄问道:“二郎,我很想听听你这个退而求其次的办法”。

刘霄略为整理一下头绪,又看向谢安,待谢安点头默许后,正容娓娓述道:“自庾氏、殷氏北伐失利,庾、殷两氏颓丧,就此一蹶不振。而桓温携两次北伐得胜之威,桓门五子俱封藩镇,镇守一方,今日能与之相匹的人望大族,不过寥寥。桓氏明面与我谢氏交好,实则深忌之,叔父若接豫州,定不会让桓氏翻云覆雨,于桓氏百害无一利,桓氏定力阻之”。

“嗯,正是如此”,王彪之点头道,一面又示意刘霄继续往下说。

“然桓云刺豫州,桓氏进一步坐大,恐怕天下公心于国者皆不许,此为底线”,刘霄句句深入,直达要领,“两相争锋之下,则事不可料也。然则,如若朝廷在叔父和桓云之外,另择人选刺史豫州,既让桓氏能够接受,又让公心国事者满意,则豫州之事可解”。

刘霄很少长篇大论,一旦侃侃而论,却也有理有据,周到缜密,听得谢安和王彪之二人接连点头。

王彪之有意试试面前谢家二郎的见识,继续追问道:“以二郎之见,豫州选何人接任为好?”。

刘霄再次看了看谢安,不见他又制止的意思,于是一字一顿道:“无他,我三叔父谢万”。

谢安闻言先是一喜,继而又是一忧。王彪之则是一惊,然后面色凝重地权衡起来。

谢安对三弟谢万是了解甚深的,这个三弟虽有才气,但善自炫耀、傲然不群,真要独自镇守经营一方,担当方面之任,恐怕器识才具有所不足。不过长久来桓氏一门与谢氏交情不断,谢安了解谢万秉性,桓温未必不了解。不过,世易时移,三弟谢万身上的缺点,却成了谢家能够继续经营豫州的最大优点,这世上的事,有时候就是这般滑稽了。

“叔虎,依我看,小子之言可行”,谢安明言表示赞同,“还请叔虎还朝后细细与王爷商量,如有上乘人选,我谢家也不是非要把持豫州不放”。

后半句就是套话了,王彪之自然听得出来,谢家苦心经营豫州十数年,岂是说放手就会轻易放手的。只不过谢家掌握豫州,于公于私都不是坏事,身为琅琊王氏族人,当前形势下甚至有心促成谢家继续掌控豫州。昔日堂叔王导,之所以能辅助元帝司马睿在南渡建康后继续搭起大晋这块牌子,精髓在于大族平衡,这一点王彪之深以为然。

“安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