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霄却不好回答慕舆根的追问,说出来难免会有未卜先知之嫌,实际上他取了个巧,凭借后世的记忆知道当今燕国皇帝慕容俊,在不久之后即将撒手人寰,带着没有征战完天下的遗憾驾崩而去。
明说不得,自然要掩饰,于是打了个马虎眼,反问道:“我所说的天时,太宰公当真不知?”。
慕舆根听刘霄问完,对方又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于是在心中飞速盘算起燕国国内的朝局。
燕国皇帝慕容俊在他看来无疑是难得的英主,且一言九鼎。皇后足可浑一向宽厚,太子慕容暐为其亲生,所谓母以子贵,其在燕国的地位,恐怕一时难以动摇。
余者似大都督慕容恪,即便慕舆根并不心服于他,但就连他自己,也承认慕容恪的才具在燕国无出其右,其和尚书令阳骛、司徒慕容评,号称燕国“三辅。这么多年来,皇帝慕容俊大肆兴兵,南征北讨,要不是有慕容恪辅助治国,以燕国的国力,恐怕早就难以为继了。
这还不是慕容恪最让人忌惮的地方,要知道,在他身后,还有一个弟弟慕容霸,与当今皇帝慕容俊,以及慕容恪一并,同为先帝慕容皝亲子,皇帝慕容俊排行第二,慕容恪居四,慕容霸行五。
这位受封为吴王的慕容霸,十三岁即以骑都尉身份随四哥慕容恪出击鲜卑宇文部族,勇冠三军。先帝慕容皝曾当众赞之,说:此儿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国,或能成人国”。
以慕容恪辅国之能,凭慕容霸将帅之才,如今慕舆根又恰逢败绩,即便平安回到燕国,他又该拿什么来与之相争?
刚刚看到的一丝光亮,随之急速泯灭下来,慕舆根再次耷拉下眼皮,心灰意冷地喃喃一句:“其势之大,万难与之争锋,天不假年,时运不济,老夫不得不认命……”。
刘霄听他话音,略作思忖,明白过来慕舆根的顾虑。说起来,多亏不久前那位鲜卑贵族段思前来投晋,刘霄与他一席谈话,得以了解燕国当前错综复杂的局势,不能说了如指掌,到底比史书上看来的强过百倍了。
“太宰公所言势大,恕我孟浪一猜,可指的是大都督慕容恪?”,刘霄成竹在胸的样子,问慕舆根道。
慕舆根心中惊奇,暗叹此子果然不简单,回了一句道:“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
“暂且不论太宰言中所指为谁,都说公英武睿智,不料经此一败,尽然方寸尽失!”,刘霄故作不齿,言语中顺带上几分鄙薄味道。
“小子不知深浅,不足与论!”,慕舆根反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