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至荆州襄阳一线,在如今晋、燕、秦三国对峙的态势下,本来就是四战之地,三方你来我往大小战事不断。今天,作为晋国豫州接壤燕国的桥头堡,下蔡城将又一次接受燕国大军的摧残。
“终于来了!”,城头上,都统刘建一直在仔细眺望城外燕军动向,当密密麻麻如蚁群般的人潮出现在视野当中时,他便环顾左右,大喝一声道:“全军备战!弓手靠前!”。
燕军有心速战速决,索性连试探性的进攻也免了,一开始就把精锐悉数压上。
慕舆根留下四万人马引为后援,分兵两万将下蔡四门围了个水泄不通,随着军中帅旗摇动,一时人马嘶鸣,燕军嗷嗷怪叫着同时攻向四门,加上燕军本阵鼓号阵阵,这声势,似乎连空气都在颤抖。
守城晋军的弓箭相对城下潮水一般的燕军来说,明显过于稀疏,得了慕舆根死令,攻城燕军依仗人多,竟不避晋军箭矢,不断有人中箭倒下,但后面冲锋的兵卒们麻木地践踏着倒地同伴的尸身埋头前冲。
向前再向前,只要填平堑壕,渡过护城河,便可直抵城墙之下,晋军守军人少,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大队燕军的蚁附攻城。
“快!快他娘的给我把飞桥抬过来!”,冲锋中,一名燕军千夫长不断挥动手中弯刀,拨落城头上飞下来的箭矢,一面冲着身后三十四个吭哧吭哧抬着飞桥疾奔的兵卒大喊道。
这次晋军的备战在这名千夫长看来显然算不上充分,护城河外不到百步距离的堑壕,只是象征性的挖了挖,深不过三尺,宽不到半丈。尽管如此,燕军千夫长还是嫌用人命填堑壕太慢,因而呼喝后面的步卒,把原本准备用来渡护城河的飞桥架上堑壕。
飞桥其实就是两块可折叠的大木板,虽然简陋,但在攻城当中颇为实用。但燕军此时抬上来的飞桥,却没有寻常见到的装有几个轮子,完全凭人力拉抬,估计给燕军制作这些器械的汉人工匠有所保留,这些汉人们玩儿剩下的东西,起于大漠草原的胡人一时半会还摸不着门道。
晋军箭矢虽然不密,但来得频率很快,而燕军攻城的队形实在太过密集,随便从城头上射下一支箭矢,都会插在燕军士卒身上,燕军中不断有人中箭,或惨叫、或闷哼一声丢掉了性命。
本阵中的慕舆根一动不动地端坐在马背上,两只眼睛死死盯住前方,但是他的眼里根本没有倒下去的兵卒,他的视线,一直停留在冲在最前面的活人身上。
“咦!守城的晋军主将难道是头蠢猪吗?!”,慕舆根自言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