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六节 塞北的潜力(第1页)

苏芬战争后,赵书礼对德意苏联合的担忧不在了,而此时东北局势的发展越来越有利

塞北军经过激战攻陷了抚顺,十万塞北军与三万日军激战,战斗烈度不算激烈,比不上台儿庄或者平津会战,没办法这是东北条件局限的,这里冬季太严寒了,没办法进行大规模作战,十万人的规模对中日双方来讲几乎都是极限了

而东北军则攻克了辽阳,两方军队合围沈阳日军不是不想救援,可是一方面是东北遍地开花的游击队到处破坏铁路,阻击增援,一方面也是受限于大多数部队都在南方作战,顾忌不到东北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学良已经做起了春季结束东北战事的计划了,他积极联络塞北,希望塞北一起配合赵书礼自然是答应的,他也在等待着春天,现在在东北的作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对塞北军的压力着实不小要知道为了保证三十多万塞北军在东北的给养,可是费了大劲了,往往一颗子弹要运送到前线,要先通过铁路,然后再用马车,马车过不去的地方用驯鹿来拉,效率低不说,成本太高了,往往供给一个人的需求就需要将近十个人来工作

沈阳暂时还打不下来,但是其他地方大有文章可做

塞北军占领的长春等地,也有不弱的工业实力,有民间资本的,也有日资,尤其是日资的企业,集中在采矿业设备是不错的,都是九一八后的设备对于这些,赵书礼是毫不犹豫的接收了,全都拆除下来打包等待春季一到就运往塞北

对此张学良是默认的,他接受了赵书礼的说法,即便春季把日军赶出了东北,那么东北地区肯定还是会作为战场的,中日在这里拉锯,恐怕不是一两年能结束的,至少要等欧战结束,列强腾出手来干涉这个时间久不好掌握了,参考一战也得三四年三四年的拉锯,对东北的破坏恐怕是空前的,这些设备即便不拆除到塞北东北军也利用不起来,只能留给日军来夺取,还不如早做准备拆走了事呢对此张学良也是难过啊,自己的家乡是美丽的富饶的,可是地理位置太不好了靠近了日本这个豺狼,他能怎么办呢只能默认塞北军的行为,不过对于一些加工业的设备,他向赵书礼提出了要求赵书礼表示允许把这些设备迁移到塞北地区张学良投资的,或者东北军投资甚至是免费送给东北籍商人投资的工业企业中张学良对此很满意,因为塞北的东北相关的企业现在也是东北军物资补给的主要来源,不管是军服还是武器装备,都是这些工厂生产的

吉林、长春、开原、铁岭、抚顺这些大城市的日资企业拆除的同时,经过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