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何等的野心,若不是知道刘彘将来会是那个汉武大帝,韩则估计这会儿心都要蹦出来了。
若是刘彘这会儿已经成了刘彻,做了太子,那么这话说得是没什么问题的,问题是他现在还只是胶东王罢了。
韩则不着痕迹地看看四周,很好,四周并没有什么人,他悄悄松了口气,当然,这个时候要是一盆冷水浇上去,刘彘这个小心眼的非惦记自己一辈子不可,不但不能反对,还得在旁边鼓励几句。尤其,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可不能表现得太妖孽了,要是被谁惦记上,这辈子估计也就快到头了。
而且,按照韩则的想法,在这个刘彘还“妾身未明”的时候勾搭上,总比等他做了太子,做了皇帝之后再去巴结效果好得多。
因此,韩则自然也是摆出一副憧憬的模样,附和了几句,又叹道:“可惜了,大汉骑兵不多,就算跑起来,步卒也跑不过骑兵啊!”
刘彘自然也是点头称是,满脸都是雄心勃勃。
等到送走了刘彘,韩则很是松了一口气,这位未来的汉武帝实在是有些难缠,皇帝也有小时候啊,毕竟还是个不成熟的小屁孩,没有足够的阅历,自然显得冲动。不过,说起来,若是他没有这样的野心,又怎么会成为足以与秦始皇并列的帝王呢?
“好啦,阿嫣,以后不要随便和胶东王殿下说这些有的没的,要是让陛下和太后知道了,或许只会说殿下有志气,不过,就要说你作为伴读,不晓得规劝殿下,反而撺掇着殿下做些不合制度的事情了!”韩则很是严肃地叮嘱了韩嫣一番。
那位眼睛已经看不见了的老太太还能活老长一段时间呢,窦太后这辈子,先是熬死了自己的丈夫,又熬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等到七老八十了,还让后来的刘彻憋屈了那么多年,现在的韩家,可不能被这个老太太给惦记上了。
说起来,从汉朝往后,历朝历代多以一个“孝”字治天下,除了到了明清的时候,明确了**不得参政,否则的话,有个太后,不管事还好,最多应付一下外戚也就是了,要是那个太后要对朝政指手画脚,几乎没有哪个皇帝不被弄得焦头烂额的。
韩嫣有些不明所以,不过他素来信任韩则,因此也没有多问,赶紧应下了。
接下来的日子很平静,当然,可以将这个形容成暴风雨前的宁静。
十一月初的时候,景帝将郅都召回了长安,任命为中尉。
郅都这个人也可以说是直臣,曾经当面驳过景帝的面子,景帝虽然当时心里不舒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