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总部营区,装备部部长办公室。
“徐主任去这么久还没回来,怕不是跑了?”
“他能跑哪儿去?再等等。”
三位老总正说话呢,房门突然被推开。
徐雷问道:“商量得怎么样?”
“徐主任,不是我们卖惨,而是现在的情况真就没多少利润。”沈参同说道。
席大智附和道:“您不信问问程总,他们这几年怎么过的?”
“也不怕您笑话,我们CF现在也没多少订单,奖金都不好发,我下了班还得去卖面条补贴家用呢。”程路自曝道。
说到这儿,程路开始长篇大论。
摆事实讲道理,甚至把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军工困难时期卖过面条和板鸭的经历都拉出来说了遍。
当时军工需求骤然下降,为生存大家寻机遇、找订单。
更多军工企业瞅准海外企业机头转包生产业务,并在“下个月工资都不知在哪”的情况下,挤出资金、资源推进工程。
那时候的CF厂造过干洗机、摩托车,甚至连鸡笼子都造过。
日子清苦,工程师们苦中作乐。
但大家从来没放弃过,说到底,干哪一行的没遇到过困难。
但CF的工程师相信,总有熬出头的那一天。
也靠着过硬的技术底子和这股不服输的劲头,硬是闯出了一条路。
九十年代CF搞汽车模具中心,其工厂还被列为了龙夏摩托车生产点之一。
就这么一点点攒,东拼西凑,CF真筹到了8000万项目资金,才勉强解了燃眉之急。
解决资金问题,只是造J10过程中的一条支线任务。
J10的研制难度有多大?
那是比天还大,更难受的是质疑声。
毛熊当年的SU27,米哥25可是最炙手可热的装备。
当年的想法是下大力气搞研发,还不如直接买现成的。
一架战斗机,十多个大系统、近百个子系统,单涉及到的研发部门就有十多个。
牵涉到航空、航天、电子、兵器、冶金、化工等行业和军团部门100家单位。
你的技术储备怎么样?
你的工业基础怎么样?
你有凝聚和调动各行各业的权威吗?
你有雄厚的研制经费作保障吗?
这些问题一开始就引发了各方面领导和专家的担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